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问题情境创设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 永修县吴城中心小学杨金妹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问题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鲁宾斯坦曾说过:“思维的最初时刻通常是问题情景,当人要了解某件东西的需要时,他开始思考,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可见问题是学生思维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起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又认为:只有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研究问题情境逐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就会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发现了问题,就想去探索、去解决,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学生进了“书山”,教师指点门径,学习之途让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只有动一动、说一说才能得到它,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新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小红有一串手链,是按2颗黄色的珠子和1颗蓝色的珠子穿起来的,但是小红一不小心弄掉2颗珠子,你们能帮小红找一找她掉了2颗什么颜色珠子吗?”小朋友们急于想知道结果,必然产生强烈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小朋友们很快就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充分培养了小朋友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学生们比较感兴的问题,在学生学习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课尾可出示这样的思考题:联盛超市和派拉蒙超市原来每只水杯价格都是3元,后来两个超市分别开展以下优惠酬宾活动:联盛超市活动期间,所有水杯一律九折。派拉蒙超市活动期间所有水杯买八送一。实验幼儿园准备为180名小朋友每人买一只水杯,请同学们回家帮助幼儿园算一算,去哪个超市买比较合算呢?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进行钻研。这一问题表面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把握住“哪个超市的折扣低”这个关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记忆力提高、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的设计时,努力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图。如:新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内容时,课本中创设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园会情境图,有“套圈儿”、“踢足球”、“赏鱼”、“买风车”和“买气球”等情境;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创设“数泡泡”、“送信”和“猜数游戏”等情境;使小朋友一打开书,就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和生动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探索情境图中蕴藏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理解图意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常用的导语是“谁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这幅画(或看学生情境表演)”、“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刚才他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简洁易懂,且背景丰富。这些情境中的常识性知识学生已经具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很容易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比较容易导向一个活动的过程。给多少空间就有多少创造,课堂上我们把探索的时空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探索、发现是惊人的,他们不仅能根据具体情景提出了现实的、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而且对同伴提出的数学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