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的任务书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是指符合条件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渠道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投资。QFII分类授权制度推行以来,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上具有一定投资实力、被市场广泛关注的投资者群体。QFII持有股权,可以对股票的价格、交易量和同步性产生影响。股份同步性作为衡量市场交易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市场内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市场的整体运行水平,因此研究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和投资者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投资者了解市场交易机制提供依据,对于提高市场效率和投资者收益有一定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回顾国内外关于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影响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实证分析法:使用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中国股市为研究对象,比较QFII持股的股票和其他股票之间的股份同步性、市场波动率和投资回报率,分析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3)回归分析法:利用回归分析对股份同步性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确定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 1.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机制 (1)QFII入场的信号效应对市场交易影响; (2)QFII对于信息传递效率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3)QFII的投资策略对市场交易贡献的影响。 2.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程度 (1)对股份同步性的年度变化的影响程度; (2)对股份同步性的月度变化的影响程度; (3)对特定期间(如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的股份同步性的影响程度。 3.QFII投资行为与股份同步性的关系 (1)QFII的投资决策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 (2)QFII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3)QFII信息对股票交易量和股价波动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获得以下结果: (1)清晰阐述QFII持股的市场交易影响和机制; (2)探寻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特点; (3)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新的投资指导思路; (4)对于改善证券市场整体治理水平,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文结构 本文依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综述国内外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第三章:理论假设和模型设计。分析QFII持股对股份同步性的理论假设,构建研究模型。 第四章:实证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使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五章:结论。总结本研究所获的主要结论和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六、参考文献 [,Zheng,S.,Song,D.W.,&Cai,X.J.(2011).InstitutionalInvestorsontheChineseStockMarket:DoestheTypeMatter?Journalof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21(3):189-203. [,Zhang,Y.J.,Li,S.P.,&Jiang,Z.Q.(2018).TheImpactofTradingActivitiesandInstitutionalInvestorHoldingsonStockSynchronizationinDifferentMarketSegmentsofChina.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491:69-80. [,Li,X.,Lu,Z.,&Ni,S.X.(2018).InvestorSentiment,InstitutionalInvestorsandStockPriceSynchronization:EvidencefromChina.JournalofBanking&Finance,97:96-112. [,Chen,Y.,&Pan,Y.(2014).NewInstitutionalInvestorsandtheQualityofFinancialInformation.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14(3):38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