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1]。护理人员流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造成护士短缺和护理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流失的现象加以控制才能稳定护理队伍,现将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做一个简要的总结。1流失的原因1.1职业因素1.1.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差工作满意度又称满足,罗宾斯[2]认为一个人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则可能对工作持积极态度,工作满意度水平底,则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工作满意度差将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动机、工作责任心、业务的钻研和对于职业的忠诚。工作满意度将对离职倾向具有重要的、直接的、负向的影响,且与离职倾向的相关系数最高。1.1.2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由于离职的上升,导致护士短缺问题很严峻,均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00,也未达到1978年我国医院护士编制标准,这都将极大的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另外护士工作压力大,考核标准复杂,待遇差,再加上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缺乏安全感,这样直接导致护士辞职或改行,放弃从事护理工作,形成恶性循环。1.1.3职业的健康风险因素护理人员每天都离不开静脉穿刺、注射、处理伤口、处理分泌物,不可避免接触针头、玻璃安瓿、病人血液、体液等。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操作时戴手套反感,加上护理人员本身对戴手套没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护士工作时基本不戴手套,而目前只有住院病人的化验检查比较详细,门诊病人是否有传染病等基本无从知晓,所以护士被感染的'机会很大,加之长期做护理工作,各种职业病也会产生,如: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疼、胃病、下肢静脉曲张、足跟疼等,综上所述也会使护士想办法离开临床。1.1.4职业前景不乐观护理专业高级职称比例不足,继续深造的机会少,重医疗轻护理,工作一辈子,退休时都很难评上高级职称,严重影响退休后的工资评定。1.2社会因素1.2.1社会地位低,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现在社会普遍重医疗轻护理,患者及家属一般只认同医生的工作,而对护士的工作不认同,多会因治疗效果及自身原因对护士态度恶劣,而职业要求护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长期积极导致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促使护士产生离职意愿,缺乏安全感也是护士离职的主要因素。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普遍认可,护理社会地位低,导致适龄的男女青年不愿从事护理工作。1.2.2待遇低、福利差上海做过一项调查,卫生系统职业均收入排列第11位,护士的收入与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有明显差别,与社会上其他一些企业,工业单位的职工收入更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完成执行医嘱、发药、打针等工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的积极开展,护士要为患者洗头、洗脸、翻身、按背、剪指甲等,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严重的降低护士对专业的自信度和满意度。1.3家庭因素护士多为女性,不仅要承担护士的角色,还要为人妻,为人母,工作三班倒,生活不规律,加上社会的不认同、家人的不理解,容易情绪不稳定,身心疲惫,无助、厌倦感就会产生,为了不影响家庭,很多护士也会考虑离职,从事别的工作。2对策2.1认真落实《护理条例》,提高护理地位,使护士工作有法可依,使护士的职业权利受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到社会的尊重。2.2注重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量试验表明,稳定护理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有效的激励,应鼓励护士多学习,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可培训、进修等,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等。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世界上也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继续教育能丰富护理知识,指导日常工作,提高学历,指导带教等。对工作特别优秀及在各方面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护士,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鼓励,树立榜样的力量。2.3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重视心理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职业观,正确认识压力源,正确认识自己,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因为护士身心健康是愉快而安全的为患者服务的前提,合理提供休息时间,促进放松,驱除紧张心理,调整角色,稳定家庭生活。3小结护士流失现象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充分加以重视,是要各级管理者重视起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真正做到关心和重视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地位,才能改善稳定护理队伍,使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并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参考文献[1]杜丽华.浅谈护理人员资源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4,(93:37).[2]郭蒲霞.社区护理中的护士角色.现代护理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