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化低碳经济的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电力行业中,机组建模技术是其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技术环节。机组建模是指建立具有仿真转子、模拟燃烧和蒸汽循环的流程的电力机组模型。此模型能够依照不同的操作状态,对机组的响应进行仿真及预测,旨在提高机组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创新科技,实现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建设,实现了电厂整体热效率超过50%的性能指标,这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技术就成为研究的重点。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设备普遍复杂,模型的建立与仿真为实现其优化运行及故障诊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开展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从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优化运行、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性,达到保证设备可靠性的目标。 1.研究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理论和方法 超超临界机组建模过程涉及的内容较丰富,包括机组的燃气循环、蒸汽水循环、冷却水循环、燃烧系统、排放系统、控制系统等。本研究将从理论方面探讨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原理和建模方法,分析不同操作状态下的建模特点,制定相应的建模策略和方法。 2.开展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实验 建立具有仿真转子、模拟燃烧和蒸汽循环流程的电力机组模型,并进行对应的试验研究,分析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准确性、适用范围以及预测精度等问题。 3.优化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模式 通过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分析机组的运行特点,优化运行模式,提高热效率和经济性。并且通过分析不存在运行模式,为机组未来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已有的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搜集、分析和阐述,梳理出各种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数学建模法。基于系统建模理论,确定机组各器件数量及参数,建立模型,利用数学方法研究机组的运行特性,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优化机组的运行模式。 3.仿真实验法。结合实际超超临界机组运行情况,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对机组建模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提高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的建模技术的实现,超越了传统的建模理论和技术瓶颈。本研究旨在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弥补过去的不足。 2.对于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精度和运行可靠性的提升,不同的控制算法和策略的优劣,不同组件的互相影响等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3.各研究单位之间合作困难,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加强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推广。 五、研究预期成果 1.建立超超临界机组建模方法和技术体系,优化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模式,提高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提出超超临界机组建模与控制的完整理论和实用方法,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得到提高。 3.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国内已建成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以及未来的超超临界机组开发。 六、研究组织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通过多学科合作,由数学与物理学研究所、动力工程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和电力工程研究所组成跨学科研究组,共同进行研究。 1.第一年:对超超临界机组建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文献调研和梳理,确立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2.第二年:开展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实验,分析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准确性、适用范围以及预测精度等问题。 3.第三年:优化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模式,提高热效率和经济性,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七、预算及资金来源 根据研究人员、设备和场地租赁等方面的投入,初步预算补贴为1亿元,其中国家科技部拨款为7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25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如下方面: 1.国家科技部拨款 2.申请一定数量的设备和机器 3.国内相关行业的企业资助 4.科研团队自筹资金 五、参考文献 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机械工程系,MicroAirVehiclesProject(MAV-2002),2002。 中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船用草甸反击式起重机,20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苑队等,具有行走功能的桥式起重机,2012。 DeWaltCorp,TheRad,theRebel,andtheVRM5Threadmill,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