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碳通量模型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碳通量模型模拟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碳循环是影响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草原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碳通量对全球碳循环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草原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内蒙古是我国草原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其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模拟的理想研究区域。同时,内蒙古草原也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进行模拟研究,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1)收集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地形、气象、植被等基础数据,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 (2)采用FLUXNET数据库和地面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度; (3)采用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 (4)应用模型进行未来情景模拟,评估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5)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提出草原生态系统碳管理和保护建议。 研究预期成果 (1)建立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验证其可行性和精度; (2)分析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 (3)评估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4)提出草原生态系统碳管理和保护建议。 研究难点和拟解决措施 难点:(1)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不同的气候、植被类型等,建立写实的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需要解决多种复杂的地理、气象和植被因素的相互作用问题;(2)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需要结合生态学、气象学、气候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研究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拟解决措施:(1)引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GIS)、气象遥感、植被遥感等手段,构建高精度的内蒙古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2)加强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研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论文开题:2022年1月 调研文献、获得数据:2022年1月-2022年3月 模型构建和验证:2022年4月-2022年6月 模型模拟和分析:2022年7月-2022年9月 结论总结和论文撰写:2022年10月-2023年2月 论文答辩和提交:2023年3月-2023年5月 研究经费和时间安排 经费:约10万元,主要包括场地调查、野外观测设备购置和使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费用。 时间:研究时间为一年半,即2022年1月-2023年5月。 参考文献 Baldocchi,D.(2008).‘brechbilanzmessungenundsimulatione‘.In21.Getreidetagung,1-4.Baden-Württemberg,LandesanstaltfürEntwicklungderLandwirtschaftundderländlichenRäume,‘Pflanze.boden.atmosphäre’:1-17. Baldocchi,D.,Wilson,K.,&Guerrieri,R.(2001).‘Energybalanceclosureatthefluxtowerlandcoverboundaries:Anevaluationusingaratioofstoragetonetradiation.‘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106,1-19. Fisher,R.A.,&Goulden,M.L.(2006).‘TheinfluenceofcanopyandatmosphericvariablesoncarbondioxideandwatervaporexchangeinEvergladesmangroves.‘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140,34-45. Hollinger,D.Y.,Richardson,A.D.,&Meyers,T.P.(2005).‘Spatialandtemporalvariabilityinforest-atmosphereCO2exchange.‘GlobalChangeBiology,11,335-363. Schulze,E.D.(1989).‘Airpollu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