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下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的综述报告 引言 帽儿山地区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生态系统逐渐受到了破坏。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研究次生林下灌木的生物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下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现状 灌木的生物量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非常重要。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灌木生物量的量化方法。在帽儿山地区,常见的灌木包括金钟花、三叶木荷、大叶女贞等。多数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的对象也集中在这些植物上。 由于帽儿山地区的次生林具有复杂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常规的地面调查和测量方法显得不够精确和高效。因此,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等新的工具上。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遥感技术在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远距离探测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在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中,遥感技术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和卫星影像。这些技术能够有效获取次生林下灌木的高度、分布、覆盖度等信息,从而辅助研究者建立精确的生物量模型。 激光雷达技术被认为是获取次生林下灌木信息最直接、最精确的方法之一。许多研究者将激光雷达数据与实地测量数据结合,建立了各种不同的灌木生物量模型。例如,李晓洁等人(2017)使用激光雷达数据和样地测量数据,建立了大叶女贞生物量模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81。 卫星影像技术则通过对植被指数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反演次生林下灌木生物量。朱俐平等人(2018)利用Landsat8OLI影像和样地测量数据,建立了金钟花的生物量模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64。 机器学习算法在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是一种能够自动学习、自动调整的算法。在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中,机器学习算法与地面测量数据、激光雷达或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能够建立出高精度的生物量模型。 近年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灌木生物量的越来越多。例如,陈金等人(2020)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三叶木荷和露兜树的生物量模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7和0.82。这证明了机器学习技术在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中的有效性。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于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下常见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为灌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丰富,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地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