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任务驱动式”数学校本研训模式构建有效的数学校本研训应该是:解决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任务驱动式”的校本研训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研训方式.一、“任务驱动式”校本研训与传统研训方式质的区别“任务驱动式”研训的实质就是研训组织者引领教师紧紧围绕主题并以此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展开研究从而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抓手”改变了以往研训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系统、参与缺乏主动性的研训弊端.1.任务驱动有动力学校数学教研组3月份的研训主题是“数与代数”领域研讨也就是说在整个月中我们所有的培训研讨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虽然教研组长只是下发了一个简单研训内容安排表其实在安排表的背后却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告知教师本专题的培训将以“知识点的梳理——课例的探究——专业理论深化——反思改进行为”为主线进行.二是让教师明确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每人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如在“课例研讨‘负数的认识’”这个环节中需要六年级备课组的老师集体备课.在现场研讨活动中由备课组长说课青年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在现场活动前必须对预置的问题先自行研究观课以后观点碰撞最后提出教学改进.“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位教师都有任务都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这次研训活动的主角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动力正推着自己改变了以往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参训心态.2.整体规划有体系“任务驱动式”数学研训方式实践至今每学期期末数学教研组与学校教科室共同商讨下学期的研训计划.一般思路是“学期研训总任务——阶段研训任务——具体任务实施方案”.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整体规划研训任务有益于形成一个严谨的研训体系每个阶段直至每一次的研训任务具体明确落实到位.无论在研究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给予教师很大的弹性便于教师开展自助研究、合作研究等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研训的有效性改变了以往这种“主题临时定内容上百度”的这种应付性的研训意识.3.主题研讨有深度校本研训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真的问题”.研训内容必须要有深度否则难以解决真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观课者必须围绕预置问题在听课前做好相关研究再观课后结合这节课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教师的研究行为均是在预置问题驱动下进行.虽然问题切入点比较小但是这些实践性的问题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引发教师研究的欲望使研究性的思考更有深度改变了“研讨泛化人云亦云”的局面.二、“任务驱动式”校本研训模式的构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数学组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式”校本研训的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1.形成任务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研究是肤浅的问题产生需要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需要与时俱进.能足够驱动教师研讨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才可以转化为研训任务.本学期学校数学校本研训的总任务是“2011版数学新课标的解读与实践”确定这个任务的理由是:(1)课改的需要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2)教师的需要很少有教师参加校外的关于新版课标解读的培训校本研训需对这块内容加强.数学组的研训均是在这个大任务下的逐级分支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研训活动形成“面——线——点”的格局其实真正驱动教师开展研究的是点上的一个个小问题.因为小问题驱动针对性比较强便于教师思考和研究还能强化教师的内驱力激发研究欲望.2.执行任务行为跟进无论多好的任务缺少对任务执行的行为跟进都是一纸空文.行为跟进是任务执行的核心所在.作为校本研训活动的组织者要善于调动教师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这就迫使学校组织者或教师采取相应的研究行动跟进保障任务目标的达成.如在课例现场研讨中教研组长设计了这三个具体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促使教师展开研究.让老师们亲历“课前研究——现场观摩——观点研讨——调整改进——再次实践”全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产生困惑通过现场教学、观点碰撞、专家引领、反思改进等一系列行为的跟进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借助鲜活的实例经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磨合、印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评价任务总结深化评价是提高校本研训实效性的保证学校数学组初步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针对性.在评价中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参与情况、学习笔记等浮于面上的评价重在对每位教师在执行任务中的过程性评价和任务完成的质量的评价.如:某次活动的考核办法有三条:“围绕每次活动的问题进行有效研讨(比重占40%)”这是评价教师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高质量的阐述观点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