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 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抒怀类(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五、爱情类(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莲。与“怜”音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