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70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70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 B.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 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 D.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此处与后文“独立富强”相照应,应该选积贫积弱。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此处后文接“欺凌”,是指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欺凌,故选“备受”。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 与后文“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相照应的,应该是如何艰苦奋斗,当选“栉风沐雨”。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素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 ①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 ②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③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 ④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 ⑤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本题适合用排除法,做题速度会更快。 首先我们聚焦④“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和⑤“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的关系,“后者”恰好照应“知情权”和“不知情权”,别的句子没有关涉两方面的。据以上分析确定排序先④后⑤,ABD符合,排除C项。 再看①“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恰好明确了⑤中的“大得多”的“价值”是什么。据此可以确定④⑤①的排序,排除B项。 最后再衡量比较,只要解决了“④⑤①”和“③②”哪个在前即可。注意③“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中“过度的信息”恰好照应①中“废话和空谈”,逻辑上应该先①再③。据此确定答案应该是④⑤①③② 故选A。 3.体育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②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④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A.①围棋②蹴鞠③赛马④武术 B.①象棋②水球③龙舟④马球 C.①围棋②水球③龙舟④马球 D.①象棋②蹴鞠③赛马④武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然后根据我国古代体育,选出正确选项。我国古代的体育项目有: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中国古代摔跤运动——角力,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骑术,另外还有赛马、赛龙舟、武术、马球、围棋、象棋等体育项目。根据①中的“中军”“八面”“将军”“河外”“歩卒”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象棋;根据②中的“掷球”“戏水”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水球;根据③中的“扬桴击节”“乱流齐进”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龙舟;根据④中的“马腹”“神珠”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马球。 故选B。 4.下表是“吾”、“尔”、“子”作人称称谓时,在《论语》和《孟子》中使用情形的统计。根据下表,选出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使用情境 人称称谓吾尔子《论语》《孟子》《论语》《孟子》《论语》《孟子》上对下77.9%45.1%81.0%6.3%0.0%47.9%平辈之间1.8%6.6%0.0%0.0%8.0%45.1%下对上3.5%7.4%00%0.0%76.0%7.0%对象不明或其他情境16.8%4.9%19.0%93.7%16.0%0.0% A.从《论语》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变化较“尔”和“子”显著。 B.在《论语》和孟子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