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政治2007年高考哲学、政治常识第一轮复习策略专题辅导 根据高考复习惯例,目前该进行2007年高考哲学第一轮复习,接着是政治常识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的主体思路。 第一轮复习: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三政治常识的新课讲授与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的基础知识复习同时进行。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夯实基础;详细讲解、精心练习,扫除知识盲点。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第二轮复习:2007年3月至2007年4月,考生应依据“考纲”落实重点,关注时政焦点。主要目的是精讲多练,通过充分练习、提升能力。 第三轮复习:2007年5月,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考生应回归书本、梳理体系,聚焦热点。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二、第一轮复习要依纲据本、逐点扫描、重视能力。 《考纲》指明了高考内容及要求、命题的方向、试卷的结构等。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这一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结合《考纲》规定的考点,以课本为依据,按照今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确定每课的重点、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主干知识内容与层次要求。对于重点、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深刻记忆,熟练默写。2006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165个主干考点,其中经济常识57个,哲学常识64个,政治常识44个。 《每年的考试说明都会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与当年的重大热点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重视考试说明,按照《考纲》的要求复习,可以提高复习的准确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做到事半功倍。 2006年《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能力作出了四个目标性的要求,对每一个能力目标又作出了三个递进性的层次要求。 第一个能力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 第二个能力目标是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三个能力目标是描述和阐释事物。 第四个能力目标是论证和探讨问题。 纵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虽然试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基本上都体现了以上的目标要求,因此2006年的考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突出重点、强调主干、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2006年文综绝大部分是考主干知识,所以,我们把复习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既不能有知识盲点,又不能漫天撒网,应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只有对主干知识的理解透彻了,对知识的应用才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恰当的使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 关于重点、主干知识的把握和确定,首先要立足政治学科全部考点从整体着眼,确定重点板块,然后再从具体板块着手,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掌握。 什么是重点、主干知识呢?一是考纲规定的(或者说高中政治课所学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试题的交叉、融合性提高,综合化趋势加强。在第一轮复习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的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理解为是章、节、框题知识的简单压缩,需要找出联系这些知识点的主线,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比如复习“意识”时需要把:意识——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实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一)、学科领域与各个模块、各个单元的关系。 高二哲学领域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人生观四个模块,一共八各个单元。 (二)、哲学各个模块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 2006年哲学常识64个考点。 一、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