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案(交集、并集2)丁蜀高级中学汤文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页共NUMPAGES3页 课题:交集、并集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及并集的有关性质; (2)使学生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掌握区间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能力目标:(1)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交集并集的定义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准确寻求。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偿试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集合交集及并集的概念 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的交集是什么?为什么? 2引课: 师:由上节课学习的交集、并集定义,下面几个式子结果应是什么?) A∩A=A∩ø=A∩B=B∩A A∪A=A∪ø=A∪B=B∪A 二、讲解新课: 1、关于交集有如下性质A∩BA,A∩BB,A∩A=A,A∩=,A∩B=B∩A 2、关于并集有如下性质AA∪B,BA∪B,A∪A=A,A∪=A,A∪B=B∪A 3、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若x∈(A∩B),则x∈A且x∈B若x∈(A∪B),则x∈A,或x∈B 注意AB,A∩B=A,A∪B=B这些关系的等价性。 4、关于区间的一些规定: 5、例题讲解 例1:设A={(x,y)|y=-4x+6},B={(x,y)|y=5x-3},求A∩B. [先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或者说式子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A∩B的元素就是集合A与集合B所表示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构成,或者看成直线y=-4x+6和直线y=5x-3的交点] 解:∵解之 ∴A∩B={(x,y)|y=-4x+6}∩{(x,y)|y=5x-3}={(1,2)}. 例2:已知A为奇数集,B为偶数集,Z为整数集,求A∩B,A∩Z,B∩Z,A∪B,A∪Z,B∪Z. 生:解:A∩B={奇数}∩{偶数}=ø;A∩Z={奇数}∩{整数}=A;B∩Z={偶数}∩{整数}=B;A∪B={奇数}∪{偶数}=Z;A∪Z={奇数}∪{整数}=Z;B∪Z={偶数}∪{整数}=Z. 例3:设U={1,2,3,4,5,6,7,8},A={3,4,5},B={4,7,8},求CUA、CUB(CUA)∩(CUB)、(CUA)∪(CUB).[利用文恩图,关键是作图] 解:CUA={1,2,6,7,8},CUB={1,2,3,5,6},(CUA)∩(CUB)= {1,2,6},(CUA)∪(CUB)={1,2,3,5,6,7,8}. 问题及解释: 问题一:已知A={x|-1<x<3},A∩B=ø,A∪B=R,求B. [问题解决主要靠概念的正确运用] 由A∩B=ø及A∪B=R,知全集为R,CRA=B,故B=CRA={x|x≤-1或x≥3}.[也可运用数形结合] 问题二:已知全集I={-4,-3,-2,-1,0,1,2,3,4},A={-3,a2,a,a+1},B={a-3,2a-1,a2+1},其中a∈R,若A∩B={-3},求C1(A∪B). [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求A∪B,由a-3-3或2a-1=-3,可求得A={-3,0,1},B={-4,-3,2},即A∪B={-4,-3,0,1,2},C1(A∪B)={-2,-1,3,4}] 例6.以知全集U=,A,B是U的子集,且同时满足,求A和B。 点评:在讨论集合间的关系时,若能借助集合的文氏图分析,则可使问题直观,思路清晰,解法明快。 例7。设A= (1)若求a的值; (2)若求a的值; 分析:① ②注意B=,也是的一种情况,不能遗漏,要注意结果的检验。 例8(1)已知X={x|x2+px+q=0,p2-4q>0},A={1,3,5,7,9},B={1,4,7,10},且,试求p、q;(2)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B={-2,0,1},求p、q;(3)A={2,3,a2+4a+2},B={0,7,a2+4a-2,2-a},且AB={3,7},求B 三、巩固与练习 课堂练习(1)设A={奇数}、B={偶数},则A∩Z=A,B∩Z=B,A∩B=(2)设A={奇数}、B={偶数},则A∪Z=Z,B∪Z=Z,A∪B=Z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清楚交集及并集有关性质导出依据. 2.性质利用的同时,考虑集合所表示的含义、或者说元素的几何意义能否找到. 五、课后作业:课本P14,习题1.37、8 六、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