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河沉积物-水体磷交换行为及通量研究的综述报告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全流域面积74.29万平方千米,其中黄土高原面积约占70%。由于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壤缺水、土壤流失加重,使得水体磷交换行为及通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沉积物-水体磷交换行为及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了解黄河流域土壤、水体中磷的流动与演化。 一、黄河沉积物-水体磷交换行为 黄河流域中部和下游区域土壤磷素含量较低,进入水体的磷素主要来自于沉积物。沉积物-水体磷交换行为反映的是不同环境下磷素吸附解吸平衡的变化关系。例如,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沉积物呈现明显的吸附解吸平衡,磷素含量高低是影响磷素吸附解吸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研究还发现,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对磷素的吸附解吸能力不同,细粒沉积物的吸附能力比粗粒沉积物更强。 黄河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磷素吸附解吸平衡的变化对水体中磷素含量及其形态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缺氧环境下,沉积物(如黄河下游大滩沉积物)中的磷素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磷素则以有机磷的形式存在。在长时间内,缺氧的条件下,磷素含量较高的沉积物中的无机磷逐渐转化为有机派,从而影响了水体中磷素含量及其形态的演化。 二、黄河沉积物-水体磷通量 黄河流域磷通量的变化关系主要反映了土壤和水体中磷素的运动和演化。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不同断面的沉积物-水体磷通量有很大差异。黄河下游的通量大于中上游,且春季及夏季(水位高)通量明显大于秋季及冬季,而秋季及冬季的磷通量则更容易被沉淀。此外,黄河下游还受到胶州湾海域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作用下,研究者发现黄河下游海域悬浮物粒径明显增大,磷素含量也随之增加。 总结 黄河沉积物-水体磷交换行为及通量是反映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素流动演化的重要方面。黄河流域土壤缺水、流失等因素加剧了水体中磷素的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对黄河流域中磷素流动及演化的研究,从而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