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CS A12 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XX/T11070—2020 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要求 Packagingrequirementsforrestaurantservice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B/T11070-2013《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要求》,本标准与SB/T11070-2013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的表述内容(见第1章,2013版的第1章) --增加了外卖要求(见第8章)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宁波石浦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嘉兴隆聚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眉州东坡集团、 全国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北京金鼎轩酒楼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渝湘江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湖南省商务厅、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丽君、李惠飞、盛静怡、王刚、王京红、焦勇、刘育、徐丰收、冯涛、张 贤峰、张国玉。 1 XX/TXXXXX—XXXX 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包装容器、服务规范、人员要求、监督管 理、培训要求、外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企业为减少浪费行为给消费者提供就餐后对于剩余食品的打包服务。餐饮服 务企业外卖食品的打包服务可参照相关条款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18006.1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GB/T21661塑料购物袋 GB/T27589纸餐具 GB/T27590纸杯 GB/T27591纸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打包服务packagingservice 由餐饮服务企业服务人员将食品装入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容器,便于消费者携带和食用的服务行为。 4包装容器 4.1采购要求 4.1.1应选择有资质的合格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规范,采购过程中应查看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 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证件,索要购货凭证,并建立台账。 4.1.2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应提供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可追溯信息,并在产品明 显位置注明“食品用”。 4.2质量要求 4.2.1一次性塑料打包餐具应符合GB4806.8规定的要求。 4.2.2一次性纸质打包餐具应符合GB11680、GB/T27589、GB/T27590和GB/T27591规定的要求。 4.2.3食品塑料打包袋应符合GB/T21661规定的要求。 4.2.4塑料打包餐具宜使用可降解塑料材质,纸制打包餐具宜采用无印刷或少印刷的产品。 4.3功能要求 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2 XX/TXXXXX—XXXX a)便于携带; b)应适合不同食材、不同储存方式、不同加热方式的要求,如打包带汤汁食品的容器应有防外渗 和洒漏的功能。 4.4管理要求 餐饮服务企业应有专门储存包装容器的条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及明确的工作职责,保证供应及时 并防止在储存各环节的污染。 5服务规范 5.1服务人员应倡导文明就餐、杜绝浪费,引导消费者适度点餐,合理消费。 5.2服务人员在点菜时应建议消费者主食后点,避免浪费。 5.3对于有剩余食品的应主动征询消费者意见,按照消费者意愿提供打包服务。 5.4打包的服务应包含在餐饮服务过程中,各种打包容器的收费标准,应明码标价,供消费者选择。 5.5根据需要打包食品的品种及数量选择合适盛装的容器。(参见附录A) 5.6打包服务时不应采用使用过的餐具。 5.7打包服务建议在消费者视线范围内进行。 5.8打包后应提供便于消费者携带的环保外包装。 5.9应提示消费者,打包食品的储存条件和食用要求,提示信息参见附录B。 6监督管理 餐饮服务企业应建立打包服务监督管理制度,规定检查的时间、频率、范围,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培训要求 7.1餐饮服务单位应将餐饮节约理念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餐饮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并纳 入考核范畴。 7.2培训应在服务提供前开展,要建立培训记录,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7.3服务人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