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亚洲栽培稻及其近缘种间杂种不育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研究的综述报告 稻(Oryzasativa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其作为主食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然而,稻作为一种自交繁殖的作物,面临着杂种优势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过杂交培育,利用种间杂种不育现象,开发出了不少优质高产的杂交稻品种。因此,近年来,对于亚洲栽培稻及其近缘种间杂种不育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的研究备受关注。 亚洲栽培稻和其近缘野生稻分别属于A组和AA组,是同一属的两个重要物种。在遗传上,这两个物种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杂交稻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将这两个物种进行杂交,使其产生种间不育现象,从而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稻米打开了一道大门。 据研究发现,杂交稻的产生与一系列细小的基因相互作用有关,超过70个基因能够影响到与杂交相关的性状,其中的不育基因是关键。在这些不育基因中,S-基因是最为重要的,其编码了S蛋白,是引起杂种不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除了S-基因,杂种不育还与其他基因有关。例如,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重要基因,如双喜1基因、pTAC14基因等,同时也可以影响稻的杂交不育性。 近年来,通过基因定位与克隆,已经对许多与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和控制因子进行了研究。例如,S-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其与某些特异的转录因子结合可以形成具有调解雄蕊和雌蕊发育的功能复合体,而导致系膜组织自噬和雌雄蕊发育受阻。同时,还有其他的基因与杂交不育有关,如LOC730964基因,其能够调控与根系相关的生长素营养素矿质吸收。 总的来说,亚洲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稻的杂种不育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指导我们深入研究并开发新的优质稻米品种,还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