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 探究“投影”类中考题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分部柴鉴红 “投影”是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新增的一个知识点,也是近几年数学中考中的一个亮点,其解题的核心是抓住某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变化规律,应用所学的有关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为帮助同学把握“投影”的实质,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中考题的剖析,来探究“投影”类中考题的变化,并对其解题方法进行归类分析. 探究一:比例求高“投影”类题 图1 题型1(2006年成都市)如图1,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在阳光下测量了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________米. 分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把太阳光线看成平行光线,依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很容易求出小华所住楼房的高度为48米. 变化1-1如果物体的投影一部分落在平地上,另一部分落在坡面上: 图2 (2007年宁波市)如图2,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B是CD的中点,CD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宽CD=12m,塔影长DE=18m,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和1m,那么塔高AB为() (A)24m(B)22m(C)20m(D)18m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理解铁塔的影子是由坡面DE与平地BD两部分组成.由题型1的经验得: 塔影落在坡面部分的塔高﹕塔影DE长=小明的身高﹕小明的影长; 塔影落在平地部分的塔高﹕塔影BD长=小华的身高﹕小华的影长. 设塔影留在坡面DE部分的塔高为h1、塔影留在平地BD部分的塔高为h2,则铁塔的高为h1+h2. ∵h1﹕18m=1.6m﹕2mh2﹕6m=1.6m﹕1m ∴h1=14.4mh2=9.6m∴塔高AB为24m.∴应选A. 变化1-2如果物体的投影一部分落在平地上,另一部分落在台阶上: 图3 (2008年绍兴市)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4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3,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则树高为() (A)11.5米 (B)11.75米 (C)11.8米(D)12.25米 图4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4,可知树的影长有三部分BE、DE和CD,延长CD交AB于F后,就将树的这三部分影长转化为两部分高BF和影长CF.因为由矩形的性质得,BE=DF=4.4m,BF=DE=0.3m,所以,图4 CF=4.4m+0.2m=4.6m,再利用高AF与影长CF的比1m﹕0.4m,求出AF=11.5m,最后求出树高AB=AF+BF=11.8m.因此应选C. 变化1-3如果将上题中的DE改为斜坡,再改变部分已知条件: 图5 (2006年梅州市)梅华中学九年级数学课外学习小组某下午实践活动课时,测量朝西教学楼前的旗杆AB的高度.如图5,当阳光从正西方向照射过来时,旗杆AB的顶端A的影子落在教学楼前的坪地C处,测得影长CE=2m,DE=4m,BD=20m,DE与地面的夹角.在同一时刻,测得一根长为1m的直立竹竿的影长恰为4m.根据这些数据求旗杆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图6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6,对照上题,只要过点E作EH⊥BD,垂足为H,延长CE交AB于F,即可将问题转化成了上题的形式,求出旗杆 的高度约为8.4m. 探究二:三角函数求高“投影”类题 题型2(2007年福建龙岩)如图7,当太阳光与地面成角时,直立于地面的玲玲测得自己的影长为1.16m,则玲玲的身高约为 m.(精确到0.01m) 图8 图7 分析:由已知条件构建Rt△ABC,如图8所示,则BC=1.16m,∠ACB=,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AB=BCtan≈1.66m, 即玲玲的身高约为1.66m. 变化2-1如果将太阳光改为照明灯,再适当改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形式: 图9 (2007年南宁市)如图9所示,点P表示广场上的一盏照明灯.若小丽到灯柱MO的距离为4.5米,照明灯P到灯柱的距离为1.5米,小丽目测照明灯P的仰角为,她的目高QB为1.6米,试求照明灯P到地面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米). 分析:解此题的突破点是如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先由已知条件在这个图形中构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过点Q作QE⊥MO于,过点P作PF⊥OB于F,交QE于点D,则PF⊥QE,如图10所示,这样将求照明灯P到地面的距离转化为求PD与DF的和. 图10 在Rt△PDQ中, 由于∠PQD=,DQ=EQ—ED=3m ∴PD=DQtan=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