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CS FORMTEXT65.020.20 FORMTEXTB05 FORMTEXT     DBFORMTEXT37 FORMTEXT山东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37/T3908—2020 FORMTEXT      FORMTEXT叶用蒲公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dandelionproductionforleaves 2020-03-31发布 2020-05-01实施 FORMTEXT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908—2020 PAGE\*MERGEFORMAT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耕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济南市长清区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慧、高德平、张洪忠、杜立忠、刘传友、刘健、石英先、迟晓君。 叶用蒲公英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用蒲公英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轮作换茬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叶用蒲公英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525有机肥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叶用蒲公英florumoftaraxacum 是指菊科蒲公英植物可用于食品化方向的地上部分,包括叶片和花序。 产地环境 以周边无污染源,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区域为佳。 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要求。 品种 菊科蒲公英属多个种均可作为栽培种。宜选用药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Weber)、东北蒲公英(TaraxacumohwianumKitam.)和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 生产管理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避免选用前茬作物为白菜、甘薯、花生的地块。 种植前施基肥。基肥可采用农家肥、有机肥和沼渣,沼渣从沼气池取出后,应堆放20d~30d进行充分转化。商品有机肥质量应符合NY525的要求。每667m2施3000kg~5000kg腐熟农家肥或300kg~500kg商品有机肥,也可施用3m3~5m3沼渣,均匀洒于地表,深翻25cm,然后耙细整平,起垄做畦,垄面宽100cm~120cm,垄距35cm~40cm,垄高20cm。 播种 3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均可播种。播种前浇透底水,水渗下后,选用一年期内无杂质、无病虫、无霉变、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蒲公英种子进行播种,每667m2播种量1.0kg~2.0kg。需先将种子与细沙掺混均匀,方便播种。 可采用撒播或宽幅条播。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宽幅条播时开宽6cm~8cm、深2cm、行距10cm的种植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 播后覆0.5cm厚的细土,然后压实,上面覆盖草苫子或架遮阴网进行保湿。一般10d左右蒲公英萌发出土,80%幼苗出土后选择阴天或者傍晚及时撤除覆盖物。 田间管理 定苗补苗 幼苗达2片真叶时,采用株距×行距(3cm~4cm×10cm~15cm)进行定苗。缺苗区域就近带土移栽多苗区域的壮苗,进行补苗。 除草 结合定苗补苗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封垄前及时中耕除草。 灌溉与排涝 出苗后2d~3d开始,视墒情进行灌溉。有条件的可采用微喷。蒲公英喜湿怕涝,以保持田间地表湿润但不积水为宜,低洼地块需建设排水沟。 采收 蒲公英现蕾初期,距地表1cm~2cm处平行下刀,及时采收。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雨后不宜立即采收。 清园 采收后立即清园,将残留的烂叶、黄叶、杂草清理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追肥 采收、清园3d~5d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667m2追施充分好氧发酵(暴露在空气中10d以上)的沼液300kg~350kg,沼液按照1:4兑水冲施。也可每667m2追施商品有机肥200kg~300kg。撒播的地块浇水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条播的地块可沟施也可撒施。 病虫草害防治 总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翻耕等耕作措施。 病害 叶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