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给家乡孩子的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提出“第二学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课外资料运用学习过的人物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书信”中的第一篇课文。巴金家乡的孩子们给他写信,巴金就写了这封回信。在这封信里巴金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了自己之所以能“写作,不是我的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感情就是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巴金还总结了八十七年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这是一封书信,表现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其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第一自然段写巴金收到孩子们的信感觉很温暖。二、三自然段写为了不让辜负孩子们,巴金带病写了这封回信。巴金写这封信的缘由有两个。第一,是因为“不能辜负”孩子们;第二,是因为想看见孩子们,用这封信代替与孩子们见面。四、五自然段巴金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六、七自然段是巴金对孩子们的期望和祝福。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运用已有读书方法读懂文章内容并不难。人物传记这种文体学生初次接触,通过前测发现我班学生对人物传记的特点了解甚微,对于生活在明代的李时珍这个人了解甚少。对于选取李时珍著书这一典型事例距离现实生活甚远。因此理解李时珍的精神品质以及体会立志、学医、著书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在初步了解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从立志、学医、著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将学生质疑的核心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和怎么编写《本草纲目》作为第二课时深入探究的内容。 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已学课文等方法体会文章内容具体,真实感人,注意对象,用词准确,感受巴金老人高尚的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资料(2003感动中国人物——巴金)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巴金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初步理解“生命开花”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辜负、杰出、奉献”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3.观察书信的格式,知道书信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一定要写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巴金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知道巴金对孩子们的期待。 2.观察书信的格式,知道书信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一定要写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通过巴金的所做并联系已学课文理解“生命开花”的意思。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了解巴金所思 交流资料,激发崇敬之情 感受巴金所做 层层深入,感受高尚之心 知晓巴金所愿 仿写练笔,理解生命之意 总结全文,积累名家之言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发崇敬之情。 (一)回顾质疑 巴金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资料 1、用一、两句话介绍你所了解的巴金老人的文学作品以及对巴金先生的评价。 预设: ①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有《家》、《春》、《秋》。《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②小学课本中还有巴金先生文章,《鸟的天堂》、《海上日出》、《索桥的故事》。 ③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播放视频 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听评委会的颁奖辞: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3、小结资料 这是一位有才华、有出众成就的作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巴金老人是一个(杰出)的作家。 过渡: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仍然认为自己的一生浪费了不少光阴。巴金先生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巴金先生的作品、被授予的荣誉以及其他人对巴金的评价,理解“杰出”的意思,引导学生能怀着崇敬的信阅读这封信,引出巴金先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层层深入,感受高尚之心。 (一)了解巴金所思 1、自己小声读第四自然段,用“﹏﹏”画出巴金先一生都在思考的生命的意义。 预设: 1、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考,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