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召父杜母成语典故 召父杜母成语典故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召父杜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分享。典源出处:《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传》:“(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后汉书·杜诗列传》:“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释义用法:召信臣和杜诗都做过南阳太守,仁政爱民,南阳人把他们比作父母。后以此典称颂关心百姓疾苦的地方官员。用典形式:【召杜】宋·王安石:“岂但搢绅称召杜,故多扶杖祝彭聃。”【杜母】唐·岑参:“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唐·李商隐:“疲民呼杜母,邻国仰羊公。”唐·李绅:“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美政真吾母】宋·陈师道;“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成语解释成语用法:明·萧良有《龙文鞭影》第一卷:“召父杜母,雍友杨师。”使用热度:生僻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地方官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时间:古代成语故事: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成语典故: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秦汉时期,长江流域灌溉以汉水支流唐白河地区最为显著,唐白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阳、邓县、唐河、新野一带较为发达。唐白河地区为浸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年降雨量约九百毫米,气候温和,适于作物生长。这里开发较早,到西汉中期经济已相当发达。农田水利在西汉后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元帝时,即公元前四八至前三三年,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至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南阳太守杜诗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载,杜诗“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故南阳人歌之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即将杜诗誉为“杜母”,与“召父”(召信臣)相提并论,颂扬二人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