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 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希望能帮到大家!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1“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这个成语来源于《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荀子》这部着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2"罚不当罪"这个成语出自《荀子·正论》。在《荀子》这部著作中,有一篇专门议论政治的文章,叫做《正论》。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和他的品德不相称,或者他的官职和他的才能不相称,那么这就是一种“罚不当罪”的现象,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在这个成语典故中,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他认为,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罚不当罪的成语典故3罚不当罪(fábùdāngzu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该成语指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也指处罚过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的玉石做成的,四周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刻着细致的花纹,工艺十分精巧,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那人高兴极了,把钟背回了家。但是,他很快就为此而坐立不安起来。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死结一直没有打开。这个结就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他整天被这个“结”折磨得吃不香,睡不宁。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跑去对一位有学问的长者说了这件事。长者听了后,意味深长地说:“这口钟不是属于你的,你为什么不把它放回原处呢?”那人恍然大悟,立即按照老人的建议将那口大钟放回了范家的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