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一、自卑心理的表现自卑感地初中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心理健康。自卑感强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幸福感,时常感到焦虑、感到不安全,整个身心经常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2.人际关系。自卑感强的学生人际关系往往不太好,时常感到孤独、孤立,不愿意为团体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一个团体中时常不被人接受,被人排斥,没有要好的知已。3.学校表现。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和自卑感有明显关系,可能是自卑感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也可能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感。同时,研究还发现,自卑感强的学生在参加学校活动方面表现不如其他学生积极,活跃。4.题目行为。很多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中学生的大部分行为题目,例如,吸烟,离家出走,自杀,校园暴力等,都和自卑感有明显关系。同时值得家长、老师留意的是,固然强烈自卑感造成的结果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个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逃避型。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改变自己感到无看、无助,因此不愿意付出努力、尝试改变。例如,学习成绩差,以为是理所当然的,努力也没有用;身体素质不好,则以为是先天的,不愿意锻炼。(2)忽视型。固然感到自卑,但不敢承认,也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无能。所以为失败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采用极真个、激进的方式表现自己,同时避免产生失败的情景。例如,学习成绩不好,则以为是老师教得不好、其他同学作bi等外界因素,同时故意捣乱以博得留意;身体素质不好,则以为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四肢发达,头脑简单”(3)补偿型。感到自卑,并敢于承认,同时努力改进,并通过发展自己专长的项目来赢得尊重。例如,学习成绩不好,愿意努力改进学习方式,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获得好成绩,或者不在自身擅长的艺术,文体项目上取得突破。二、正确理解自卑“自卑”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都代表着消极,是一个贬义词。实在,正如上文三种行为表现形式,自卑也能引发人们积极的行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固然自卑总是与我们为伍,但对自卑的科学的熟悉始于20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他以为,所有人在幼小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由于幼儿的一切都要依靠成人才能生存,父母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能的上帝,看到成人处处优于自己,每个孩子都会产生自卑感。同时,阿德勒指出,自卑并非坏事,相反,它是所有人发展的主要的抢劫气力,自卑感使人产生寻求气力的强烈愿看。只有自卑,才有超越。当一个人感到自卑时,就会力图往过盛某些事情,以成功来克服自卑。成功后,人的内心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看到别人的成就之后,又会产生新的自卑,以促使自己追求更大的进步,如此周而复始。当然,自卑并不总是催人进步。假如一个人已经气馁了,以为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又无力摆脱自卑感,那么,为了维护心理的健康(自我的同一),他就会想法摆脱它们。只是这些方法类似于阿Q精神。名誉会员于自卑者生活在自己虚设的精神世界里,造成自卑的情境依然没有改变,因此,他的自卑感就会越积越多,其行为也就陷进了自歁当中,形成了自卑情结。因此,为了让人们看到“自卑”积极的一面,心理学办越来越少运用“自卑”一词,而是用“低自尊”来替换。言下之意是,自卑的实质就是和他人相比,只是个体的自尊心稍微弱一点而已,但同样是具有自尊的,同样是渴看得到尊重的个体。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自卑心理的产生和强化会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本质原因和天生机制,只有两个:弱化的自我概念和负面的自我评价。所有人对自身形象都有或多或少的熟悉,那就是自我概念。小学生对自我熟悉比较情景化、片面化,而且这些熟悉基本上都来自外界,例如,“我是个好学生”“我要早睡早起”“大人都夸我有礼貌”,是一些不能连贯的碎片;而中学生开始对自身形象发生爱好,主动地探索自我,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让他们有能力过往对自我熟悉的碎片慢慢整理,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抽象的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对青少年未来的人格、个性、心理健康、人际适应诸方面起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同时,自我要领的形成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情感波动,是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因此,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行为题目,例如,自卑心理、自负心理、闭锁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这基本上是所有青少年都必经的心理路程,需要家长、教师的理解、支持和协助。本章将结合具体咨询案例,针对这几种常见题目的心理疏导策略进行先容。那么,自我概念哪里来?自信和自尊哪里来?很多人到处寻找自信和自尊,可他们从来不从自身寻找,“只要……就……”,“假如……就……”仿佛只要实现、得到什么他们就可以一夜之间自信起来,一飞冲天了。他们总是将自信的寻找寄托于外在的满足;他们习惯于将自己和他人比较;他们满足于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