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碳吸存及分布的中期报告 概述: 该报告主要针对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的碳吸存及分布情况进行中期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各造林模式的碳吸存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气候变化的应对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选取湖南会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森林和退耕还林地,调查森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计算出碳吸存量。 研究结果: 1.湿地松林碳吸存量最高,为58.7t/hm²,其次是杉木林(37.5t/hm²)、毛竹林(23.3t/hm²)、桉树林(20.4t/hm²)、退耕还林地(11.3t/hm²)。 2.湖南会同退耕还林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各造林模式,但其有机碳贮存量比较稳定。 3.各种树种和林分年龄阶段对碳吸存的贡献不同,杉木林和桉树林在年轻阶段贡献较大,而湿地松林和毛竹林在中老年阶段贡献较大。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的碳吸存和分布存在差异,湿地松林有利于提高碳吸存量和碳吸存效率,但需要注意湿地保护;退耕还林地虽然碳吸存量较低,但也对当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气候变化应对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在选择造林模式时,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