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产品中章鱼胺含量的比较及D型章鱼胺的分离制备的综述报告 一、章鱼胺及其危害性 官能团-CH=CH-、-NH2和-COOH在长波UV或强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形成章鱼胺,其主要成分为异戊二烯酰胺(IPT)和2,6-二甲基-4-(2-氨乙基)苯醌(DMA)。章鱼胺与酶结合时会分解成更危险的化合物。章鱼胺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致癌、致突变、疾病传播等。 二、水产品中不同种类章鱼胺含量的比较 国内对章鱼胺含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鱼、虾、蟹等水产品的检测上。部分研究表明,章鱼胺含量在不同水产品中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几种主要水产品中章鱼胺的含量比较: 1.鱼 研究发现,章鱼胺在不同鱼类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016年,杨诗浩等人研究了长江口和苏州河口入海口边缘海区典型鱼类章鱼胺含量,结果表明,章鱼胺对不同种类的鲢鱼、青鱼、鲈鱼、小黄鱼、鲳鱼和鳕鱼等鱼类普遍检测到,其中青鱼中含量最高,达到了0.057mg/kg。 2.虾 虾类是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1年发布限制章鱼胺摄入量的原因之一。2011年一项研究发现,虾体中可检测到DMA和IPT,其中DMA含量最高可达到5.27mg/kg。此后的研究也都发现了虾体中章鱼胺的存在。 3.蟹 微囊藻毒素(MCs)和腥红素是水产中最常见的毒素,而章鱼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毒素,蟹体内是否存在章鱼胺一直存在争议。2014年,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淡水蟹中有33.3%样品检测到了IPT,其中最大值达到0.101mg/kg。但近期的一项研究未发现章鱼胺在中国花蟹中的存在。 三、D型章鱼胺的分离制备 D型章鱼胺是指异构体中的一种,其与L型章鱼胺的区别在于其分子构象中氨基基团位于环上而非环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涉及到IPT的分离制备,以下介绍两个主要的方法: 1.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IPT分离方法。方法如下:首先将水产品提取出样品,然后用氯仿-甲醇(2:1)的混合溶液将萃取物进行分离,最后在室温下利用铅酸或硫酸的加热分离出IPT和D-IPT两种异构体。 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分离法是目前成功应用于IPT分离的高效手段。方法如下:首先将水产品分离出IPT,然后将分离的IPT置于不同的柱或相反的相变区(C18柱分离时使用醛胺)进行分离。在烷基柱的相变区,D-IPT出现在比IPT短的保留时间上,而在对相分离的相变区,D-IPT出现在比IPT长的保留时间上,该方法被证明具有高精度和重复性。 四、结语 水产品中章鱼胺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其含量及分离制备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尚有研究需要进行,未来需继续加强水产品中章鱼胺领域的研究,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