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ITS本质上是一个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通过车辆、道路设施、交通管理中心等各类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来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性、交通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现。而车辆对车辆(V2V)的无线通信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车辆之间进行实时的交通信息共享,如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以提高车辆之间的协作性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车辆对车辆通信中,无线信道决定了通信质量的好坏,因此针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研究非常重要。经典的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建模方法是使用柯西分布(Cauchydistribution)或瑞利分布(Rayleighdistribution)描述无线信道的衰落,但这些方法无法准确描述车辆对车辆通信场景中的大尺度衰落(large-scalefading)和多路径衰落(multi-pathfading)等复杂信道环境。因此,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几何统计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进行建模和仿真。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研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方法,重点关注几何统计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 2.基于现有的建模方法对车辆对车辆通信场景进行仿真,并进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3.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建模思路和仿真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研究,提高车辆对车辆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部署和推广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方法调研,分析几何统计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等建模思路,找到适合V2V通信场景的建模方法; 2.根据选择的建模方法对车辆对车辆通信场景进行建模,并进行仿真验证; 3.对建模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并进一步对V2V通信场景进行仿真拓展验证,寻找最优的建模方法。 四、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1.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报告,详细介绍研究思路、方法和仿真结果; 2.在仿真平台上实现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仿真模型,并提供模拟程序和仿真数据; 3.提出优化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思路,在实验中进行验证,并给出评估结论。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法。 1.文献调研:首先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研究文献进行详细调研,包括已有的几何统计模型和数值仿真方法,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 2.理论分析:根据现有的模型和方法,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通信场景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建模选择和仿真方案设计; 3.仿真实验:设计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的仿真实验,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评估结论; 4.数据处理:对仿真结果进行整理和处理,制作相应的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为最终研究报告提供支持。 六、计划进度安排 本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为六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1-2个月:调研文献,分析现有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思路,并初步设计仿真方案 第3-4个月:基于已有思路,对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进行仿真实验,并进行分析和对比 第5-6个月:对已有的建模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再次进行仿真实验,并得出评估结论 七、参考文献 1.IEEE802.11p标准; 2.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规格; 3.Cui,Y.,etal.(2019).Acomprehensivesurveyofvehicular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fromDSRCto5G-basedsolutions.IEEECommunicationsSurveys&Tutorials,21(4),3558-3593. 4.Xu,L.,etal.(2018).Recentadvancesofvehicle-to-vehiclecommunicationsfor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EEEAccess,6,13-28. 5.Chen,Z.,etal.(2019).Vehicularadhocnetworksfordrivingsafety:asurvey.IEEE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20(4),1288-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