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857434A(43)申请公布日2017.06.20(21)申请号201510937034.8(22)申请日2015.12.12(71)申请人重庆仙尼乐贸易有限公司地址401120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紫园路59号(72)发明人唐令川(51)Int.Cl.A01K87/00(2006.01)A01K97/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自动钓鱼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钓鱼竿,包括杆体(10)和钓线(12);所述杆体(10)的后端设置有卷线器(3);所述卷线器(3)内设置有线轮(30)和拉力感应器(32);所述钓线(12)围绕所述线轮(30);所述线轮(30)的中心与马达(3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拉力感应器(32)与所述钓线(12)连接;所述卷线器(3)内还设置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器(34)与所述拉力感应器(32)和马达(36)电连接。本发明在鱼儿上钩后可自动收线起钓,减少了操作的强度,并提高了垂钓的成功性。CN106857434ACN10685743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自动钓鱼竿,包括杆体(10)和钓线(12);其特征是:所述杆体(10)的后端设置有卷线器(3);所述卷线器(3)内设置有线轮(30)和拉力感应器(32);所述钓线(12)围绕所述线轮(30);所述线轮(30)的中心与马达(3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拉力感应器(32)与所述钓线(12)连接;所述卷线器(3)内还设置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器(34)与所述拉力感应器(32)和马达(36)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钓鱼竿,其特征是:所述卷线器(3)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4)电连接的报警器(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钓鱼竿,其特征是:所述卷线器(3)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线轮(30)中心连接的把手(16)。2CN106857434A说明书1/2页一种自动钓鱼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竿。背景技术[0002]钓鱼时,当鱼儿上钩后,会产生较强的拉力,因此在收线时,可能断绳或者导致鱼儿脱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钓手在鱼儿上钩后,采用手拉的方式,凭借感觉来缓冲鱼儿的强劲拉力。但这种操作方式,时间长了,会导致手掌伤害。[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鱼儿上钩后可自动起钓的鱼竿。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儿上钩后可自动起钓的鱼竿。[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钓鱼竿,包括杆体和钓线;所述杆体的后端设置有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内设置有线轮和拉力感应器;所述钓线围绕所述线轮;所述线轮的中心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拉力感应器与所述钓线连接;[0006]所述卷线器内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拉力感应器和马达电连接。[0007]较佳的,所述卷线器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器。[0008]较佳的,所述卷线器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线轮中心连接的把手。[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鱼儿上钩后可自动收线起钓,减少了操作的强度,并提高了垂钓的成功性。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本发明卷线器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钓鱼竿1,包括杆体10和钓线12。杆体10的后端设置有卷线器3,卷线器3内设置有线轮30和拉力感应器32,钓线12围绕线轮30。线轮30的中心与马达36的输出轴连接,拉力感应器32与钓线12连接。[0015]卷线器3内还设置有控制器34,控制器34与拉力感应器32和马达36电连接。[0016]卷线器3的外部设置有与控制器34电连接的报警器5。报警器5可以为喇叭,也可为蜂鸣器。[0017]卷线器3的外部设置有与线轮30中心连接的把手16。[0018]如图3所示,在钓线12的末端设置吊钩7,鱼儿上钩后,鱼儿拉到钓线12,从而使拉3CN106857434A说明书2/2页力感应器32感知,发送信号给控制器34,控制器34控制马达36转动,并控制报警器5报警。马达36转动,从而收线,钓起鱼儿。也可使用把手16带动线轮30,实现起钓过程。[001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4C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