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976492A(43)申请公布日2017.07.25(21)申请号201710335198.2(22)申请日2017.05.12(71)申请人吉林大学地址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72)发明人徐天爽张康华王继新靳迪秦学志孙晨曦张标(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代理人刘程程(51)Int.Cl.B62D57/028(2006.01)B62D57/032(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由机体、驱动单元和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组成;机体呈直角,驱动单元的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分别固定在机体的水平横向和竖直纵向上,驱动单元的其余控制组件安装在机体内部,并与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控制连接,所述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由铰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组成,并连接在两组电推杆的执行端。本发明所设计的轮足复合行走机构采用了足式机构和轮式机构的新型组合,通过腿部机构的折叠与伸展,实现轮式与足式的转换;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足式和轮式结构的相互独立,同时保留了各自的优点而又不相互影响。CN106976492ACN106976492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机体、驱动单元和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组成;所述机体呈直角,所述驱动单元的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分别固定在机体的水平横向和竖直纵向上,驱动单元的其余控制组件安装在机体内部,并与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控制连接,所述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由铰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组成,并连接在两组电推杆的执行端,在两组电推杆的带动下,轮足复合行走机构实现轮式行走或足式行走,且二者转换过程互不干涉。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由单片机、横向电机驱动器、纵向电机驱动器、一号电推杆(10)、二号电推杆(16)、横向位移传感器以及纵向位移传感器组成;所述横向电机驱动器和纵向电机驱动器分别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横向电机驱动器和纵向电机驱动器分别与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控制连接,所述横向位移传感器和纵向位移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一号电推杆(10)和二号电推杆(16)的执行端部,且横向位移传感器和纵向位移传感器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将采集到的位置信号反馈给单片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体水平横向和竖直纵向均安装有导轨(12),一号电推杆(10)固定在水平横向导轨上,其执行端铰接于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的一号前叉(3),带动一号前叉(3)在导轨(12)上沿水平横向运动;二号电推杆(16)固定在机体竖直纵向导轨上,其执行端固连于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的二号前叉(15),带动二号前叉(15)在导轨(12)上沿竖直纵向运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推杆(10)的执行端固连有驱动键(1),所述驱动键(1)滑动联接在水平横向导轨内;所述一号前叉(3)竖直纵向设置,所述驱动键(1)与一号前叉(3)的顶端铰接;所述二号前叉(15)水平横向设置,二号前叉(15)的顶端滑动联接在竖直纵向导轨内,且二号前叉(15)的顶端与所述二号电推杆(16)的执行端固连。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足复合式仿生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足复合行走机构由一号前叉(3)、一号连接片(13)、二号前叉(15)、连接杆(5)、二号连接片(17)、连接板(8)、一号支撑杆(20)、脚板(22)、二号支撑杆(24)以及电机轮(6)组成;所述一号前叉(3)与二号前叉(15)垂直交叉设置,所述一号连接片(13)两端分别与一号前叉(3)和二号前叉(15)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接板(8)设置在二号前叉(15)下方,所述连接板(8)为倒置的三角形;连接板(8)的上方一端通过连接杆(5)与二号前叉(15)的尾端铰接,另一端通过二号连接片(17)与二号前叉(15)的中部铰接,所述二号前叉(15)、连接杆(5)、连接板(8)和二号连接片(17)依次铰接形成第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电机轮(6)装配在一号前叉(3)的尾端,所述一号连接片(13)与二号连接片(17)铰接于二号前叉(15)的中部,所述二号连接片(1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0)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20)的尾端与一号前叉(3)的尾端铰接,所述一号前叉(3)、第一支撑杆(20)、二号连接片(17)和一号连接片(13)依次铰接形成第二个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