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4卷第12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Vol.24,No.12 2009年12月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Dec.2009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 徐云,王德喜,杨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探索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从1996— 2008年,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可分两个阶段,2005年后研究比重迅速上升;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论文总体质量一 般;高级职称研究者比例偏少;研究方法明显集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9)12-0128-05 0引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检索项:主题;在检索词 中输入:全民健身路径,共检索出相关论文159篇。通过整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理剔除消息、专稿、动态、会议总结等相关无效论文73篇 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95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无抽样),获得相关论文86篇,以这86篇论文为研究对 划纲要》,1996年9月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象。 育中心建成,并向群众免费开放。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第1.2研究方法 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的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路1.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检索 径工程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体育总局在项:主题;在检索词中输入:全民健身路径,共检索出相关 全国共建设了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累计投入体育论文159篇。通过整理剔除消息、专稿、动态、会议总结等 彩票公益金5.9亿元,建设路径工程9497条[1]。全民健身路相关无效论文73篇(无抽样),获得相关论文86篇,为本 径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它不仅为群众的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献依据。 身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平台,转变群众的现代健身意识,提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forWindows13.0软件 高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录入及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了 环境效益。伴随着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全面发展,全民健一般描述性的频数统计、頻数交叉表统计分析,然后对结 身路径工程受到研究者关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受研果用excel软件进行制表、制图。 究者关注程度如何?其研究水平如何?研究有何特点?本结果与分析 文从研究文献分布状况、论文刊载期刊分析、研究人员、研2 究方法、研究内容五个方面来分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多年2.1各年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文献分布状况 来的研究发展。李相如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研究对象及方法阶段:第一阶段,产生和探索阶段(1996年9月-1997年 1底);第二阶段,试点和开始推广阶段(约为1998-2002年) 1.1研究对象和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通过对全民健 收稿日期:2009-09-18 基金项目:江苏省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徐云(1973-),男,江苏涟水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 训练学。 128 身路径工程研究相关文章的统计发现,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程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中青年研究人才投入到全民健身路 工程研究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径工程的研究中。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35岁以下研究 通过研究86篇相关文章的统计显示(见表1):在全民者占总量的38.9%,虽然他们研究论文的质量不高,但是反 健身路径建设第一和第二阶段,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于全民映出我国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关 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处于局部零散的研究阶段,论文数量注。 只有12篇,占全部研究论文的14%;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表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者的年龄分布 第三阶段,即全面发展阶段,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对第一、 二阶段路径建设的全面思考,研究成果成逐步递增的趋 势,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之际,科研 工作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2005年科研论文达到18篇。随后研究论文保持在每年 13篇的水平,在2008年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达到 历史新高(22篇)。 表1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研究文献时间及数量分布 我们把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统计显示 (见表4):助教的比例为9.6%,讲师的比例为48.1%,副教 授的比例为23.1%,教授的比例为7.7%。讲师和副教授的 比例相对较高,他们经过职称评审后,拥有一定的科研基 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