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简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史记背景介绍本课发生在: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楚国——赵国——秦国统一,成为秦始皇的专用玉玺——秦二世投降,交给刘邦——东汉十常侍作乱,遗失——孙坚从井中捞出的宫女身上得到——袁术抢走——曹操——西晋灭亡,流落北方少数民族之手——东晋——隋唐——五代后唐,李从珂兵败自焚,玉玺下落不明。正字正音渑池避匿 虽驽 案图 诈佯 广成传 衣褐文章思路第一段第一部分(1-2段): 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一详一略,一贵一贱:对比,为下文埋伏笔)第一部分探究二、完璧归赵①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拿 请:敬辞,表请求,可不译 ③徒见欺:被动句 ④即患秦兵之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①何以知之?介词的宾语前置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提问:第3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 么用意? ①指示 ②布衣 ③严 ④弄臣:专为帝王狎玩取乐的臣子提问:第5段从蔺相如的对策语中你发现 了他的什么特点?第七段 ①睨ni②辞谢:委婉道歉 第八段 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前动词,安置住宿;后名词,馆舍 第九段 ①度duo:揣测②衣褐:yi动词,穿③亡:逃走第十段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见欺于王:被动句 ③间至赵矣:名词状语 ④孰计议之:“熟”,仔细第十一段 ①秦王因曰:于是,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乘此 ③卒廷见相如:名词状语,在朝廷 ④毕礼而归之:使动,“使……完毕”“让……回去” 第十二段 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相会。 渑池之会 明年 提问:第14段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提问:第15段,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将相和第四部分(17-21段):将相交欢第十八段第十九段提问:诵读”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这一段话,回答这段话”妙”在什么地方。全文结构探究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 “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 如临危不惧的大智 大勇和顾全大局, 不计私怨的高尚品 质,也赞扬了廉颇 勇于改过的磊落胸 怀。人物塑造方法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对比映衬,相辅相成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交友习语通假字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常用文言虚词释义1、以2、之3、因4、于5、乃词类活用卒廷见相如 相如廷叱之 宁许以负秦曲 臣请完璧归赵 大王必欲急臣 毕礼而归之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韩非子和氏》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 璞玉,他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厉王叫玉 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 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 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 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 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 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 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 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 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 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 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 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 氏之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