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 烛之武退秦师 【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3.正确认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作家作品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当然,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三.疏通课文 由学生数人分别讲译课文,教者适当点拨,特别注意把握课文的支撑句: ①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 ②吾不能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 备注: 四.梳理文言知识(详见课件)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备注: 五.课后思考题: (1)全文中心写了件什么事?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烛之武的形象从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 (2)本文有怎样的写作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左传》有怎样的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在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中,把握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情节充满了波澜,起伏跌宕。虽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毫无呆板之意。人物就是在这样的情节中展示不同的性格,外交辞令、叙事描写各尽其妙。 三、学法指导: 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确进行分析评价,就要掌握评价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这对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了解作者生平及概况,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作品的思想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从内容到结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这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对记叙性的文章,要重点搞清人物、事件,前因与后果,记叙与议论;对议论的文章,要把握文章的观点,正确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4.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意,并准确进行分析评价。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述故事情节。 2.讨论课文内容。 提问:全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烛之武的形象从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 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全文故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秦、晋围郑,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烛之武临危受命。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秦晋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