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Repairofinjury)概念:机体对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 过程称为修复。 类型: ①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②瘢痕性修复又称纤维性修复 (Fibrousrepair)或不完全性修复第一节再生(Regeneration)(1)生理性再生:生理情况下,有些细胞和组织不断老化、凋亡,由新生的同种细胞和组织不断补充,保持原有结构.功能,称生理性再生。如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不断地角化脱落,通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又如月经子宫内膜的再生;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更新等。病理性再生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如皮肤烫伤,基底细胞以上各层细胞坏死,基底细胞增生、分化。可完全恢复表皮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病毒性肝炎时,坏死的肝细胞,可由周围的肝细胞增生、分化,恢复肝细胞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能进行再生修复的组织,可经肉芽组织,瘢痕性修复。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构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一般说来,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在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类:1.不稳定性细胞(labilecells) 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细胞、呼 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复细胞,生 殖器官管腔被复细胞,淋巴及造 血细胞等。2.稳定性细胞(Stablecell) 又称静止细胞。 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如一些腺体,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有原始间叶细胞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骨母细胞等。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cells) 又称非分裂细胞 不具有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包括中枢神经元和外周的节细胞),另外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再生能力也极弱,没有再生修复的实际意义。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态的细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向分化的特点,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伤修复,所以有研究证明,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正逐渐改变。(1)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复上皮:创缘、底部基底细胞→向中心迁移(单→复、立方→柱) 腺上皮:依基底膜是否破坏;肝细胞再生【切除、坏死(肝小叶网状结构是否完整) (2)纤维结缔组织的再生:间叶细胞(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3)软骨、骨组织再生 软骨组织:再生能力弱,多为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4)肌组织再生 横纹肌:肌膜是否存在、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第二节瘢痕性修复(一)概念:新生的富含毛细血 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二)肉芽组织成分和形态特点 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 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1.肉芽组织的病变 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 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 出血而无痛觉,形似嫩肉. 表面覆盖一层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 其下面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 面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 突起.在毛细血管吻合网络间,散布纤维母 细胞胶原纤维少,还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 胞。 其下深部为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及少 量小血管构成的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肉芽组织(低倍镜)↑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性细胞(三)肉芽组织的作用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 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机化(Organization)是指由新生的 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 异物的过程。(四)肉芽组织的结局 毛细血管闭塞减少,纤维母细 胞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 大量增多,成熟为纤维结缔组 织最后玻璃样变,并且转入老 化阶段瘢痕组织。二、瘢痕组织(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稀少。 肉眼: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瘢痕组织(三)瘢痕组织的作用和危害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 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 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 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keloid)。临床上又常称为“蟹足肿”。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的作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使瘢痕缩小、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