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USH技术在WAP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摘要: PUSH技术在WAP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通过对WAP和PUSH技术的分析,阐述了PUSH技术在WAP中应用的原理和优势,介绍了WAP中PUSH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并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分析了WAP中PUSH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一、WAP和PUSH技术的概述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种在无线网络中访问互联网的协议,使移动设备如手机和PDA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浏览。WAP协议一般使用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等无线通信标准来传输数据。 PUSH技术则是一种数据推送技术,它可以让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或信息,而无需客户端进行明确的请求。PUSH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和技术实现,如HTTPPush,WebSocketPush,即时消息等。 二、PUSH技术在WAP中的应用原理和优势 PUSH技术在WAP中的应用原理是基于WAPPush协议的。WAPPush协议定义了一种将消息和服务推送到WAP设备的机制。它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PushProxyGateway(PPG)和PushProxyIndication(PPI)。PPG是负责接收和转发PPI消息的服务器,它将消息推送到目标设备的WAP浏览器;PPI是包含推送消息的数据包,可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应用程序等。 PUSH技术在WAP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 1.改善用户体验:PUSH技术可以让用户及时收到更新的消息或服务,避免了用户需要主动更新的繁琐过程,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2.降低网络负载:PUSH技术可以避免客户端频繁请求服务器数据造成的网络负载,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三、WAP中PUSH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WAP中PUSH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 1.WAPPushServiceCenter(WPSC):WPSC是提供WAPPUSH服务的中心服务器,它负责接收并转发PPI消息。 2.PushProxyGateway(PPG):PPG是负责接收并转发PPI消息的服务器,它负责向目标设备推送消息。 3.WAP浏览器:WAP浏览器是接收和显示PPI消息的设备应用程序,它能够将PPI消息转换为可视化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WAP中PUSH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1.即时通讯:通过PUSH技术,即时消息可以快速推送到用户的设备上,并实现实时的消息交互。 2.互动应用:例如社交、游戏等应用,可以使用PUSH技术完成信息的推送和应用的更新,提升用户体验。 3.实时数据监控:例如股票行情、天气等实时数据,可以通过PUSH技术即时推送到用户设备上。 四、WAP中PUSH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分析,WAP中PUSH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技术角度: 1.推送时延问题:由于推送消息需要经过多个服务器进行转发,在网络繁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时延,影响用户体验。 2.安全性问题:在使用PUSH技术时,可能会存在安全性问题,如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商业角度: 1.应用场景受限:目前WAP中PUSH技术主要应用于即时通讯和互动应用等特定场景中,需要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 2.商业模式未成熟:目前WAP中PUSH技术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 五、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建议: 1.提高推送时延:可以通过优化服务器架构和协议设计等方式,提高推送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2.加强推送安全性:可以通过加密传输、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加强推送的安全性。 3.拓展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WAP中PUSH技术的应用场景,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4.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为WAP中PUSH技术的潜在商业价值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伟华,林朝阳,周立群.基于WAPPush技术的无线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7):6253-6255. [2]韩延林.基于WAPPush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1,49(09):3067-3069. [3]杨东.WAP2.0中PUSH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23(1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