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西北主要常绿树种生理生态特性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常绿树种进行生理生态特性研究,以揭示其适应干旱和寒冷环境的机制。本期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材料、方法和初步结果。 1.研究材料 本研究选择中国西北地区海拔较高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常绿树种进行研究。研究材料包括马尾松、云杉、松树、杜鹃、柏树等10种树种。 2.研究方法 2.1.取样方法 在研究样地中,分别选择10棵健康的树木进行取样。取样的部位为根部、茎、叶片和树轮,其中树轮的取样方法为钻取取样,其他部位的取样方法为手工采样。 2.2.生理生态特性测定 测定项目包括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氮、磷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测量设备包括光合作用测量仪、气孔导度测量仪、水势传感器、植物叶绿素仪、土壤温度计和土壤水分计等。 3.初步结果 通过对样品的测定,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3.1.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 在不同树种中,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杜鹃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马尾松的蒸腾速率最低。 3.2.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 在各树种中,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夏季水分缺乏时均减小。其中,云杉的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较其他树种更为稳定。 3.3.叶绿素含量和元素含量 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和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松树的氮含量最高,杜鹃的磷含量最高。 4.结论 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主要常绿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树种适应干旱和寒冷环境的机制存在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