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报道框架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快乐****蜜蜂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资料
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报道框架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报道框架研究的中期报告本中期报告探讨了两家媒体在报道5·12汶川地震时的报道框架,并从中找到了一些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首先,《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主要聚焦于政治和官僚层面。他们强调了中央领导层的全力支持和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这篇报道中,政治和官僚层面的行动被塑造成英雄式的形象,赞扬他们的决策和承诺。相比之下,《南方周末》的报道框架更加关注人民和社会层面。他们的报道强调了普通人的努力和自愿救援,并探讨了导致灾难的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在
《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研究的综述报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9级地震,这场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刻关注,并迅速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后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篇综述报告将通过分析《人民日报》的汶川地震报道,来探究中国国家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策略。一、报道方式在汶川地震后,《人民日报》通过多种渠道对事情进行报道。除了以往的纸质媒体外,他们还开通了汶川地震专题网站,提供了即时新闻、图片、视频和博客等多种形式的报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汶川地震报道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汶川地震报道研究的中期报告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社会性别视野下对汶川地震报道的分析研究。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报道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灾害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影响和救援工作的差异。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在汶川地震中媒体报道的社会性别视角。一、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媒体对女性的关注相对较少。一些研究指出,女性在灾害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但媒体在报道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研究指出,在汶川地震中,女性组成的家庭更容易被遗忘或被忽视,他们更难获得救援和重建的支持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的中期报告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强烈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震级为7.9级,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死亡和失踪,以及大量的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此次事件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媒体报道,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焦点报道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汶川大地震相关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媒体报道对政府公共信息传播的影响等问题。本中期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媒体报道的特点本文对汶川大地震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发现媒体报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的
《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框架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框架研究的中期报告本研究基于对《人民日报》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的报纸报道分析,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对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框架进行了研究。本文围绕着《人民日报》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宗旨和口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疑难问题,分析了该报在疫情报道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框架,包括大局观、专家阐释、政府指导、群众关注、国际比较、家国情怀等。一、大局观顾名思义,大局观即从宏观角度看待事件,以整体、策略的视角分析问题,立足整个国家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