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824253A(43)申请公布日2018.03.23(21)申请号201711325741.7(22)申请日2017.12.13(71)申请人郑州莉迪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50000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6号2幢东2单元3层10号(72)发明人张彦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代理人姜庆梅(51)Int.Cl.B02C1/14(2006.01)B02C23/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57)摘要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包括捣药罐,捣药罐下侧固定设有三个支撑腿,所述捣药罐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两个移动块,移动块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右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凸轮逆时针转动,凸轮作用到打板上时,使打板下降,打板带动第一竖直柱下降,从而实现了凸起的下降,凸起对捣药罐内底部的药材进行捣碎处理。CN107824253ACN10782425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包括捣药罐,捣药罐下侧固定设有三个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捣药罐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两个移动块,移动块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右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之间设置有往复装置,往复装置包括水平板,水平板中间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处穿过有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下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柱,第二竖直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水平板之间通过两个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打板,所述水平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凸轮与打板上侧相接触;所述捣药罐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归拢装置,所述归拢装置包括铰链,铰链设置在捣药罐内侧壁上,所述铰链上转动连接有归拢板,归拢板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捣药罐前后侧壁上架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外端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轮,转轮通过连接绳与连接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和移动块的截面均呈凸字形,移动块与移动槽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板的接触处设置有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三棱锥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柱直径小于通孔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捣药罐底部开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内设置有塞体。2CN107824253A说明书1/3页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背景技术[0002]中药(TCM)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