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3卷第9期中学生物学Vol.23No.9 2007年MiddleSchoolBiology2007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63-0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使用新教材 肖会彩(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第一中学665800) 新的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这样引发式的提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学生1.3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面对人性化的新教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 材学生欢呼雀跃,而习惯于恪守教纲、教材、教参三部思路、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绿叶在光下制造 曲的教师们却感觉迷惘,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绽粉”这一实验,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究分析,条件一: 的教学理念已招架不住学生们那变化万千、富有想象经过暗处理的叶片;条件二:未经喑处理的叶片;条件 力的问题,为顺应当今课改中学生物教师也要与时俱三:未经暗处理但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的银边天竺 进树立起新教材的新观念,改变以往刻板地教教材、葵。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实验现象不同。带着问题做 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的做法。对如何较好地使用新教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加强了学生分析 材,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1.4利用生产实际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促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知识又要指导生产实际。 使人们主动积极地认识或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在学习生长素的双重作用后,教师提出“种植茶树时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根为什么要打顶?植物没有顶端优势会有什么结果? 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设置新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这样也能引导学生作适当的逆向推理、高效记 兴趣,促进学生通过问题来建构知识。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利用自然现象创设情境2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以七年级上册“根尖的结构”一节教学为例,我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了充当课堂的主 给学生出示一则资料: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只大木箱里角,把自己掌握的一些专业知识一古脑地灌输给学 栽种了一棵黑麦,并让黑麦的根系能够充分地生长。生,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 到了长出麦穗的时候,他拆开大木箱,小心翼翼地洗改变教师的“满堂灌”的现象,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 净每一条根上的泥土。最后,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麦的角,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这些根如果连接起和自主性,形成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即从鼓励学生 来,全长是600km,几乎是从昆明到孟连的距离。这产生问题开始,以学生产生新的问题结束。这样的教 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0000km,相当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于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和创新精神,教师没有必要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灌输,而应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 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洋,让学生自己去遨游。 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2.1应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富的联想,同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交往过程中分享彼此的 1.2利用学生自身实际创设情境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 任何知识,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初二学生的身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 体发育大多进入青春期,他们身体各部分都明显发生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变化,在讲述“激素调节”这一内容时,先提出“初二时2.2教学既要重结论也要重过程 比初一时身高、体重有何显著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如果学生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以及 原因是什么?”这样让学生明白生长素的作用,进一步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 提出“激素是由什么分泌的,人体有没有其他激素?”得,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样 63 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惯,促进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来解决学习中的 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与合作,师生 重过程。达到知识的共享、共进。同时,学生之间通过各种观点 2.3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重组、碰撞,可以拓展个体的视野,超越书本的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息。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 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决途径,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从而对知识产 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