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209151A(43)申请公布日2018.06.29(21)申请号201810073864.4(22)申请日2018.01.25(71)申请人周文瀚地址226000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濠桥东村32幢408室(72)发明人周文瀚谢娟(51)Int.Cl.A47B19/10(2006.01)A47B21/02(2006.01)A47B21/04(2006.01)A47B91/06(2006.01)G09B5/06(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及其使用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计算机讲台本体、升降机构、投影幕升降支架,在计算机讲台本体上设有计算机、电子写字板、讲台、喇叭、轮子、投影幕、折叠式投影仪、升降机构、从动辊、辊带、卡孔、电机、驱动辊、投影幕升降轨道、喇叭支架、投影幕升降支架、多媒体控制箱、电池箱、投影仪安放槽、液压基柱、升降支柱,在计算机讲台本体内设有硬件控制系统,计算机讲台本体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移动灵活性大,并且自带投影幕,本发明设计合理,功能丰富,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各种讲课场所。CN108209151ACN108209151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包括计算机讲台本体(1)、升降机构(10)、投影幕升降支架(18),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讲台本体(1)上设有讲台(5),所述讲台(5)上设有计算机(3),所述计算机(3)的左侧设有多媒体控制箱(19),所述多媒体控制箱(19)的左侧设有电子写字板(4),电子写字板(4)的一侧边缘设有投影仪安放槽(21),投影仪安放槽(21)的内部设有折叠式投影仪(9),讲台(5)的一侧边缘设有投影幕槽(8),所述计算机讲台本体(1)的内部设有投影幕升降轨道(16),投影幕升降轨道(16)的内部左右对称设有投影幕升降支架(18)、喇叭支架(17),投影幕升降支架(18)、喇叭支架(17)竖直方向安装,所述所述投影幕支架(18)的一侧设有升降机构(10),所述计算机讲台本体(1)的内部底部中央设有电池箱(20),计算机讲台本体(1)的内部设有硬件控制系统(2),计算机讲台本体(1)的正面对称设有喇叭(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0)上设有安装支架(42),所述安装支架(42)为长方形支架,所述安装支架(42)的底部设有驱动辊(15),所述驱动辊(15)的一侧设有电机(14),电机(14)的转轴与驱动辊(15)的辊轴连接,所述安装支架(42)的上方两个角设有从动辊(11),安装支架(42)的同一竖直方向上的驱动辊(15)、从动辊(11)上设有辊带(12),所述辊带(12)上设有卡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升降支架(18)的底部设有液压基柱(22),所述液压基柱(22)的内部设有升降支柱(23),所述液压基柱(22)、升降支柱(23)高度均为3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讲台本体(1)的正面对称设有喇叭(6),所述喇叭(6)安装在喇叭支架(17)的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控制箱(19)的内部设有USB端口、耳机插孔、音量调节旋钮、电源通断开关、启动按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控制系统(2)上设有中央处理器(24),所述中央处理器(24)的左侧设有供电模块(25)、存储模块(26)、网络模块(27),所述中央处理器(24)的下端设有控制电路(28),所述中央处理器(24)的右侧连接端口设有驱动电路(29)、数据处理模块(30)、显示模块(32)、语音模块(33),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0)的右端设有数据采集模块(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教学用计算机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29)上设有第一电感(34),所述第一电感(34)的右端与第一三极管(3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5)的集电极与第二电感(3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36)的另一端与VCC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5)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3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5)的发射极与第三电感(38)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38)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3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37)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39)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39)的正极与电阻(4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4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