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蜀相杜甫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目的。 咏史诗多写古人往事,多用典故,手法委婉,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1.首先,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要求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2.其次,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是感慨个人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3.再者分析写法,品味技巧手法。 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不同写法,由不同主题决定。 主要表现手法——用典,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在唐以前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长沙过贾谊宅 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与贾谊有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出此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首联) 感慨贾谊悲凉命运 “悲”,定下全篇忧郁凄怆基调,切合贾谊一生,更联系刘长卿贬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之悲足以留传万古,遭贬谪者的同感。贾谊如此,刘长卿亦如此。正因刘长卿如此,才悟到贾谊必如此。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 诗人踏着秋草,独自去寻“人去后”的贾谊宅,秋林里,夕阳斜照,空旷寂寥。 秋草寒林,故宅依然。日斜时分,空来凭吊。一片悲凉。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 ——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萧条冷落。 “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的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无奈痛苦怅惘。 “寒林日斜”是当年贾谊的处境,也是今天刘长卿的处境。 悲凉是现时的作者感受到的,也是当年的贾谊感受到的。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 两个历史人物: 一是汉文帝,借他发“君臣遇合”的感慨;一是屈原,借他抒知音难觅的抑郁。 双关,命运多舛,知音难觅,痛苦难耐 “有道”的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 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凭吊他的旧宅。 一语双关,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为何,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对自己与贾谊遭受不公的控诉 ——对贾谊命运的感慨,更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读此诗须得其言外自伤意,苟非迁客,何以低回如此?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人去后”,轻轻缩却数百年;“日斜时”,茫茫据此一顷刻。 怀古伤今,写古人古事,着眼今人今事,透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心迹。 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金铜仙人辞汉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民不聊生。 诗人的贵族之家也已没落衰微。面对严酷现实,诗人心情很不平静,急盼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地位。 不料进京后,到处碰壁,进仕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威风无比的汉武帝,也如秋风中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