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0卷第1期研究与发展管理Vol.20No.1 2008年2月R&DMANAGEMENTFeb.2008 文章编号:100428308(2008)0120129203 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3 彭晨阳1,周蒲荣2 (1.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处,长沙410081) 摘要:从把握创新型高级人才的现状与内涵入手,对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培训研 修、院士带培、领军实践、组建创新团队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完善人才评估管理制度的建议,从而 达到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分类号:G316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高级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与日剧增,社会对创新高级人才的需求 也日益旺盛.尽管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庞大,但高层次人才依然十分短缺,而能跻身国际前沿、参 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目前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 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1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 二级组织担任主席的仅占1%[1].可见我国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 整体战略还有相当的差距,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急待加强,而且这是一项长期性和永久性的工作. 11创新型高级人才的界定与内涵 创新型高级人才是指在科技上创新能力强、领军作用突出,在本研究领域内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 位,并且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具体地说,创新型高级人才是 指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领衔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在 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中指出,我 国将实施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若干关系国家竞争 力和安全的战略科技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 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于2005年开始规划、最近公布人选的《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正是创新 型高级人才培养工程的具体实施,该计划对我省重点学科、优势产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进行遴选,加快培 养一支创新能力强、领军作用突出、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2007年首批遴 选了20名科技领军人才,每位领军人才将得到重点培养,并获得较多的科研经费支持. 21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对创新高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的培 养方式,泛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其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具 体包括三层涵义: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培养过程及相匹配的科学的培养方式; 以及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当前,为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采用得较为普遍的模式有:培 训研修、院士带培、领军实践、组建创新团队四种. (1)培训研修模式. 培训研修是指选派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到本专业国内外科技领先单位进行培训、科研考察、研究 进修等;或者是邀请本专业国内外学术权威来本单位开设讲座、学术指导等.主要目的是使接受培训的人 员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知识和信息,根据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动向提出并研究带有突破性研究的重大课 题,或者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解决现实研究中的难题.培训研修的主要形式有:选派和接收访问学者,开 收稿日期:2007205229.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3JJ6045);湖南省软科学项目(02ZRY1051). 作者简介:彭晨阳(1981—),女,硕士研究生. 3中国高教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 130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0卷 展高级研讨班、专题培训、科研考察以及参与学术会议等. 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最常用模式是培训研修,它有以下特点:①针对性强,培训者是本行的学术权 威,在学术上具有领先水平,拥有优势科研资源,而接受培训的科技人员来自于实践一线,他们通常能带 着科研工作中的疑问参加培训和研究,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前沿性强,一般通过培训研修能 使受训者接触到最新信息、最新理论和技术,能够缩短与本专业前沿的差距,尽量在科研中少走弯路,节 约时间和成本,提高科研效率;③时间短、成本低,培训研修各种形式所占用的时间一般较短,最长不过两 年左右,所花费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形式而言较低. 采用培训研修模式要注意几个方面:①对象要选准,受训的人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较 强综合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受训效果,给予培训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