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常见慢性病的防治课程提要一、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的特点二、常见的慢性病三、我国慢性病概况(一)三、我国慢性病概况(二)据统计,1994年我国用于慢性病治疗费用高达419亿元,且每年以17.7%的速度递增,2000年已达1261亿元。如不实行干预措施,我国人群慢性患病率将从1993年的153‰,增加到2030年的656‰,用于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将从1994年的419亿猛增到148947亿元,三、我国慢性病概况(三)重要观念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慢性病发生发展模式图常见危险因素及其控制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种类可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锻炼吸烟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与发病的关系遗传——遗传强弱判断遗传——家庭聚集性遗传——反对宿命四、几种常见慢性病的防治(-)超重/肥胖防治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分级(中国,成人) 级别BMI 体重过低<18.5 正常18.5~23.9 超重24.0~27.9 I度肥胖28.0~31.9 II度肥胖32.0~35.9 III度肥胖≧36 肥胖的判断:腰围和腰臀比(中国) 腰围:男性>85cm(腹型肥胖) 女性>80cm 腰臀比:男性>0.90 女性>0.85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发病先兆超重/肥胖的应对措施超重/肥胖的运动注意事项超重/肥胖的饮食注意事项(二)糖尿病的防治 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受糖尿病威胁的总数达到4000万人,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 国际糖尿病联盟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导致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短5-10年;全球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有关统计,在我国糖尿病就诊病人中,治疗达标(做到规范治疗)的病人仅占33%,而大多数病人是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去被动就医的。 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发病先兆糖尿病的应对措施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糖尿病的运动注意事项(三)高血压的防治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我国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处于较差水平。约有1.5亿高血压患者面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每年因为心肌梗死、脑溢血和中风等猝死的有二百六十多万人。 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先兆高血压的应对措施高血压的运动注意事项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四)高脂血症的防治高脂血症的营养注意事项面对慢性病!综合干预效果好分清主次的必要性确定干预优先顺序的依据对不同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不相同,干预后的效果也不同。通常,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越强,干预后的效果就越大。 除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心理的基础干预外,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时,我们建议干预的优先顺序为: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饮酒 在具体决定哪些危险因素需要优先干预时,还需要考虑各个危险因素所处的水平。危险水平越高,干预后所带来的效果可能就越大,就越需要优先处理。 一般情况下,干预成本从小到大依次为: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 积极运动和维持健康心理 控制高血压 控制糖尿病 调脂干预难度的参考顺序(从小到大)为: 合理膳食 控制高血压 控制糖尿病 积极运动和维持健康心理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调脂在临床上,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人们一边吃着昂贵的降脂药,一边还吸着烟。从干预效果和经济学角度看,这种作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不明智的。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同时选择戒烟和降脂;如经济拮据,则应首先选择戒烟。非药物治疗的作用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家庭在预防慢性病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康复了解急性并发症的诱因,减少患者出现严重事件的机会。 掌握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技能,为第一时间施救做好准备。这可适当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以上各项不仅有利于患者健康,还可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保持心情舒畅,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注意自身健康慢性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慢性病不能预防,迟早都要发生”x“儿童不会得慢性病”x“慢性病起病慢,等老了再预防也不迟”x“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少活几年也无所谓”x“人有旦夕祸福,得冠心病、脑卒中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