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617170A(43)申请公布日2018.10.09(21)申请号201710154944.8(22)申请日2017.03.15(71)申请人浙江星月实业有限公司地址321307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东城街道黄棠工业区星月集团有限公司一楼北门(72)发明人胡婷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51)Int.Cl.A01B33/0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8页(54)发明名称一种微耕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耕机,该微耕机包括耕作部件、行走部件,所述行走部件安装在耕作部件上,所述行走部件包括连接件、车轮、快速安装组件。行走部件中连接件与快速安装组件之间始终处于固定连接的状态,车轮在微耕机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微耕机上的行走部件的行走状态和耕作状态得到固化。微耕机的行走部件结构得到优化,操作微耕机的行走部件变得简单、快捷,仅需要操作人员单脚或者单手即可操作,无需特别用力,尤其是单脚操作时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弯腰。与此同时,行走部件的行走状态和耕作状态得到固化,具有了可控的技术效果。CN108617170ACN10861717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微耕机,该微耕机包括耕作部件(3)、行走部件(4),所述行走部件(4)安装在耕作部件(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4)包括连接件(5)、车轮(6)、快速安装组件,所述连接件(5)上与耕作部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和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所述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连接件(5)在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和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之间的表面部位呈弧形,所述快速安装组件包括支架(10)、弹簧(11)、卡位销(12)、车轮轴(13)和脚踏(14),所述支架(10)的一端以转动方式活动安装连接件(5)上,所述支架(10)上设有滑槽(15),所述卡位销(12)通过两端嵌入在滑槽(15)内与支架(10)活动连接,所述车轮轴(13)和脚踏(14)都活动安装在支架(10)的另一端,所述车轮轴(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车轮(6),所述弹簧(11)安装在卡位销(12)和车轮轴(13)之间,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卡位销(12)连接且向连接件(5)所在位置推压卡位销(12),所述卡位销(12)沿着滑槽(15)做往复运动的范围包括卡位销(12)嵌入到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内的状态和卡位销(12)嵌入到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内的状态,所述弹簧(11)与卡位销(12)连接的该端设有延伸部位,所述延伸部位与脚踏(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在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和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之间的呈弧形的表面部位到支架(10)与连接件(5)的连接部位的距离在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到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的方向上逐渐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的深度小于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的朝向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同,所述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的朝向和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的朝向相对于支架(10)与连接件(5)的连接部位的圆心角为一百三十五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工位定位凹槽(8)的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六十度到七十五度以及一百零五度到一百零二度的范围,所述耕作工位定位凹槽(7)的朝向与同一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六十度到九十度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的延伸部位在弹簧(11)的一端弯曲而从中间区域穿过至弹簧(11)的另一端,所述延伸部位在弹簧(11)的一端呈U形,所述延伸部位在弹簧(11)的另一端呈V形,所述卡位销(12)穿过延伸部位呈U形的该端,所述延伸部位呈V形的该端与脚踏(14)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上活动安装有深度调节件(9)。2CN108617170A说明书1/8页一种微耕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耕机。背景技术[0002]微耕机是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营规模以家庭为主,丘陵和山地占地面积大,其地块小,起伏不平,不适宜用大型的农业机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微耕机,2002年起,微耕机开始步入成熟阶段,机型和质量基本稳定。近年来,随着微耕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西南地区丘陵、山地大面积农田耕作的难题,但是越来越多的问题也表现了出来,尤其是操作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