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目录什么是分供方?为什么要重视分供分管理?分供方管理总体期望分供方管理总体期望怎样进行分供方管理?怎样进行分供方管理?怎样进行分供方管理?1、仅允许已认可的且有质量能力的分供方供货 分供方的选点须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1质量体系评价 在确定分供方之前,必须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结果 --过程/产品审核 --质量体系认证(TS16949范围) 1.2供货质量业绩评价 --质量--价格--服务 1.3CFMA的特别认可 在进入批量生产前必须确保只从合适的分供方采购。2、须确认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 2.1足够的质量保证能力 --APQP/PPAP --CC/SC/PTC --MSA/SPC --质量保证协议 APQP/PPAP 1、类似APQP的开发流程/状态报告 2、PPAP --提交要求/装车验证 --图纸/工程规范 --PFMEA/CP/WI(认可/链接) 1、MSA/SPC --量具的定期校准(范例) --测量系统分析 --Cmk(设备初始能力分析表格) --SPC(统计过程控制) 2、CC/SC/PTC --CC/SC的识别流程/方法 --CC/SC的控制 --PTC传递特性(PCT)的管理什么是传递特性传递特性的定义传递特性基本规则传递特性的管理目的Q1FMEAS/控制计划对传递特性的要求Q1:分供方的质量管理对传递特性的要求2、须确保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 2.2足够的检验能力 --检验可能性(实验室和测量设备) --实验室要求(ISO/IEC17025,顾客认可,程序) --内部/外部检验 --检验方法、检验流程、检验频次 --分析重点缺陷3、须对供货质量业绩进行评价,出现与要求有偏差时须采取措施 3.1质量业绩监控 供应商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分供方的质量能力和供货质量业绩,按照零件列表(供应商清单)并进行分析评价。 --定期举行质量会议(PPM) --评价供货质量业务(质量/交付/服务) --高风险供应商(策略/整改计划)3、须对供货质量业绩进行评价,出现与要求有偏差须采取措施 3.2质量问题处理 --问题处理流程 --工具(8D) --改进后零件的确认(检验和测量,时间) 4、须对分供方进行定期审核 4.1审核目的 --质量能力评估--质量问题解决--沟通/信息传递 4.2审核要求 --计划/范围--标准--跟踪(范例)5、已供货的批量产品须得到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5.1产品质量持续监控 --顾客信息(工程规范/标准)--长期过程能力证明 --测量系统分析--全尺寸检验/型式试验 --产能风险评估 5.2变更管理 分供方更改过的产品,更改过的过程在批产前必须进行认可。如果是模块供货,则该供应商负有对所有单一部件进行质量监督的责任。 --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审批流程6、针对顾客提供的产品,须遵守与顾客事先商定的方法 6.1明确顾客要求 对顾客提供的产品的要求从质量协议中获取,并贯彻落实。 顾客提供的产品可以是: --服务--工具、模具、检具 --包装--产品 6.2顾客产品管理 控制、验证、贮存、运输、质量和性能的保持(失效期) 出现产品有缺陷或丢失的信息通报 质量文件(质量现状、质量历史)7、原材料库存量须适合于生产要求 7.1合适的库存量 在过程规划时必须测算和考虑了所要求的库存量。在要求有改更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重新进行需要分析。 原材料库存须关注以下方面: 顾客要求 看板(定位/安全库存) 针对原材料和外观件瓶颈的应急战略 FIFO 8、原材料/内部剩余料要按照要求发送/存放 要求:发送的原材料和生产返回的剩余料须按照验收状态进行存放,防止损坏,防止混放和混用。有疑问的/隔离的产品须存放在隔离库内。 必须关注以下方面: 包装 仓库管理系统 FIFO/按照批次投入使用 有序和清洁 气候条件 防损防污防锈 标识(可追溯性/检验状态) 隔离库(设置并使用)9、员工素质须满足相应的岗位要求 9.1重视关键岗位 a.质量(经理/工程师)b.产品检验 c.贮存/运输d.物流 9.2拥有必须具备的知识: a.产品/技术规范/特殊的顾客要求 b.模块中的零部件的产品特性和加工过程的专业知识 c.标准/法规d.包装 e.评价方法(如审核、统计) f.质量技术(如8D,五大手册) g.外国语(英语) 10、须与分供方就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质量目标并付之落实 这一任务对于模块供货是非常重要的,供应商对其分供方的持续改进负有全部的责任。 10.1专题工作小组(内部有组织的工作组) 10.2确定质量、成本优化和服务的定量目标: 在提高过程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检验成本(降错) 减少废品(内部/外部/FTT) 减少周转量(DTD) 精益生产(OEE) 提高顾客满意度(响应/服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