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341261A(43)申请公布日2019.02.15(21)申请号201811228866.2(22)申请日2018.10.22(71)申请人江阴朗邦印务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4400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红苗开发区205号(72)发明人李虎(74)专利代理机构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0代理人彭春艳(51)Int.Cl.F26B11/04(2006.01)F26B25/00(2006.01)F26B25/1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新型减震轮烘干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减震轮烘干机,包括进料口、加热装置、干燥窑体、拖轮装置、传动轮、出料口、减震轮,所述干燥窑体通过加热装置加热,通过传动轮带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只需通过控制面板调节好时间,即可自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处理能力大,燃料消耗少,干燥成本低,转筒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筒体美观光滑,经久耐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可以通过压缩内部弹簧,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保持工作状态稳定。所述减震轮,其中设置有减震弹簧,在工作时可以吸收震动,防止摇晃,使工作状态稳定,确保工作安全。CN109341261ACN10934126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新型减震轮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1)、加热装置(2)、干燥窑体(3)、拖轮装置(4)、传动轮(5)、出料口(6)、减震轮(7),所述干燥窑体(3)通过加热装置(2)加热,通过传动轮(5)带动,所述减震轮(7)设置在机器底部。2CN109341261A说明书1/2页新型减震轮烘干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船舶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减震轮烘干机。背景技术[0002]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新型减震轮烘干机,包括进料口、加热装置、干燥窑体、拖轮装置、传动轮、出料口、减震轮,所述干燥窑体通过加热装置加热,通过传动轮带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000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只需通过控制面板调节好时间,即可自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处理能力大,燃料消耗少,干燥成本低,转筒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筒体美观光滑,经久耐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可以通过压缩内部弹簧,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保持工作状态稳定。所述减震轮,其中设置有减震弹簧,在工作时可以吸收震动,防止摇晃,使工作状态稳定,确保工作安全。附图说明[0005]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000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0008]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减震轮烘干机,包括进料口、加热装置、干燥窑体、拖轮装置、传动轮、出料口、减震轮,所述干燥窑体通过加热装置加热,通过传动轮带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只需通过控制面板调节好时间,即可自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处理能力大,燃料消耗少,干燥成本低,转筒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筒3CN109341261A说明书2/2页体美观光滑,经久耐用,所述减震轮设置在机器底部,可以通过压缩内部弹簧,来减小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保持工作状态稳定。所述减震轮,其中设置有减震弹簧,在工作时可以吸收震动,防止摇晃,使工作状态稳定,确保工作安全。[0010]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4CN109341261A说明书附图1/1页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