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11920380pdf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http:///ljk99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_11920380.pdf2009年08月21日星期五21:40精细 有机合成工艺_11920380.pdf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内容提要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以精细有机合成基本原理为主线。主要阐述了基本 精细有机合成反应与工艺、精细有机单元操作以及精细有机合成工艺过程中的 分析检测方法,同时,重点介绍精细化学品中的有机色素、农药以及医药中间 体的合成工艺及有关合成实例。此外,还涉及了精细有机合成过程的清洁化和 绿色化的内容及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新技术。《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的特点在 于将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业化生产有机联系于一体,"理" 和"法"并重;而且表述了如何从实验室小试扩展到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的思路 和方法,做到理工结合。此外,《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的作者均是华东理工大 学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家教授,所编写的内容融合了各自的科研成果, 因此亦具有特色。《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可作为高等院校精细化工、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较为理想的教材和专业参考 书,同时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 E.Fischer和A.vonBaeyer两位化学家因分别在糖和嘌呤化合物以及有机染料 靛蓝的合成方面的贡献而获得1902年第2届和1905年第5届诺贝尔化学奖。 这一时期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煤焦油为原料先后合成了染料、医药、 香料、炸药等,这时的化学工业是"王冠"工业,而合成染料是"王冠"上的"明珠 ",这时是精细有机合成工业初出茅庐的第一次发展时期。100多年来,化学工 作者们创造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学工业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产业。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精细化工 发展的主流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学等所需的高新精细化学品,其 现代精细化学品表现为基于分子水平乃至超分子水平的分子器件和机器、有机 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识别与组装、超分子 功能材料、新型高效催化剂以及手性医药中间体等,这些已成为目前精细化学 品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有的已经产业化。因此,精细化工不仅具有工业革 命的资历,而且代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前沿,前途十分广阔。有机合成和化学 工程是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的基础。《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的主线是以精细有机 合成反应而展开的,同时重点介绍精细有机合成中经常使用的几个基础性的单 元合成反应,如磺化、硝化、卤化等,对其反应原理和生产工艺做了详细的阐 述和讨论。与此同时,对精细化工中的化学工程单元操作也做了叙述,这样可 以建立起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和反应与工业合成技术和工艺之间的有机联系,读 者可以获得从精细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小试、分析检测到中试放大与生产 工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读者在精细化工工艺基础研究,特别是中试和工业化 生产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在众多的精细化学品中,有机色素、农药以及医药所 用中间体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是目前精细化学品的主体,《精细有机合成工 艺》对其合成机理和合成方法以及工业化工艺进行了介绍,使读者学会应用基 础知识,探讨结构和工艺路线设计,如何进行精细有机合成的工艺研究,从而 培育对精细有机合成"工业化"的概念。21世纪全球共同的呼声是回归自然,从 而涉及生态、科技、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而精细化学工业是当今世界各 国所重视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化学化 工技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近年来,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环境友好 过程等已成为化学化工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精细有机合成工艺》涉及了 精细化工的新模式、清洁工艺的选择以及精细化工的废水处理,这将有助于培 养读者的绿色化学理念,并掌握清洁性精细化工生产的技术和方法。现代有机 合成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为精细有机合成工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现在 已有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精细有机合成领域,如现代生物技术、电解精细 有机合成技术、不对称催化技术、微型反应技术、微波技术等,这些将有力地 推动精细化工的健康发展。《精细有机合成工艺》也介绍了一些精细有机合成 新方法和新技术,如微波技术等。《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共分9章,各章的编 写分工如下:王利民(绪论、第8章、第10章),邹刚(第1章、第3章和第7 章),赵平(第2章),张大德(第4章),伍新燕(第5章),杨先金(第6章),陈 锋(第9章)。囿于编者水平,且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诚请广大读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