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877359A(43)申请公布日2019.06.14(21)申请号201910191407.X(22)申请日2019.03.14(71)申请人淮阴工学院地址223005江苏省淮安市开发区高教园区枚乘路1号(72)发明人马从国马严晨丁晓红马海波王建国陈亚娟(74)专利代理机构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代理人朱介人(51)Int.Cl.B23B41/00(2006.01)B23B39/14(2006.01)B23B47/00(2006.01)B23Q7/05(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9页(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型材打孔定位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型材打孔定位装置,包括设有打孔定位装置的支撑托架,打孔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夹持外框、移动传输装置、移动卡位装置、打孔定位器及打孔机;移动夹持外框滑动连接于托板;移动传输装置位于移动夹持外框之间;移动卡位装置位于移动夹持外框上部;打孔定位器、打孔机均固定于移动卡位装置上。由发明结构可知,通过移动夹持外框将管材左右两侧固定,再由移动卡位装置将管材限定在移动传输装置上的辊轮上,其次通过打孔定位器对孔位进行等间距测量定位,最后由打孔机向管材打孔,整个装置在提高管材打孔定位精准度的同时,提高了管材成品合格率,减少次品材料消耗率,大大节约成本。CN109877359ACN109877359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托架(1),支撑托架(1)由四条支撑腿(11)、固定于支撑腿(11)顶部的托板(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架(1)上设有打孔定位装置(2),打孔定位装置(2)包括移动夹持外框(21)、移动传输装置(22)、移动卡位装置(23)、打孔定位器(24)及打孔机(25);所述移动夹持外框(21)滑动连接于托板(12);所述移动传输装置(22)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之间;所述移动卡位装置(23)位于移动夹持外框(21)上部;所述打孔定位器(24)、打孔机(25)均固定于移动卡位装置(2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为中空长方形环状,分为前后横梁板(13、14)、左右竖梁板(15、16),所述前后横梁板(13、14)上设有前后导轨槽(17、18);所述移动夹持外框(21)分为左外框(211)、右外框(212),左外框(211)前后两端底平面上均设有滑杆A(26),右外框(212)前后两端底平面上均设有滑杆B(27);所述滑槽A(26)、滑槽B(27)均与前后导轨槽(17、18)相匹配,左外框(211)通过滑杆A(26)滑动连接于前后横梁板(13、14)上,右外框(212)通过滑杆B(27)滑动连接于前后横梁板(13、1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板(13)、后横梁板(14)中央前后两侧面均设有向上凸出的耳板(19),位于耳板(19)顶部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通孔,通孔中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0),所述旋转轴(20)前端贯穿至前横梁板(13)前侧面耳板(19),后端贯穿于后横梁板(14)后侧面耳板(19)并在其端部设有旋转把手(10),位于相邻两耳板(19)之间的旋转轴(20)上均设有齿轮(201);所述左外框(211)前后两内侧面各设有一横向齿条M(213),右外框(212)前后两内侧面各设有一横向齿条N(214),所述齿条M(213)位置处于左外框(211)底部且齿条M(213)上表面设有锯齿,所述齿条N(214)位置高于右外框(212)底部且齿条N(214)下表面设有锯齿;所述齿条M(213)均贯穿于同侧的两耳板(19)之间且从齿轮(201)下方穿过,并与齿轮(201)相啮合,所述齿条N(214)均从齿轮(201)上方穿过并与齿轮(201)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管材施工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传输装置(22)包括双排支撑滑杆(221)、左右移动支撑立板(222、223)、左右支撑辊组(224、225)组成,所述双排支撑滑杆(221)两端部固定于左右竖梁板(15、16)之间,左右移动支撑立板(222、223)底部均设有双排滑槽C(226),滑槽C(226)与支撑滑杆(221)相匹配;所述左移动支撑立板(222)与左外框(211)之间设有支撑辊组(224),右移动支撑立板(223)与右外框(212)之间设有支撑辊组(225),左右支撑辊组(224、225)呈前后水平排列;所述左右支撑辊组(224、225)的辊轮顶部高于左右移动支撑立板(222、223)的水平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