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定义:摩擦焊(Frictionwelding)是一种固相热压 焊,它是利用焊件接触面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和 塑性流动所产生的热量,使界面及其附近达到热 塑性状态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适当的宏观塑性变 形而形成接头。 ?摩擦焊始于1891年,当时美国批准了这种焊接方法的 第一个专利,主要利用摩擦焊来连接钢缆——随后德 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摩擦焊的 生产与应用。 ?由于摩擦焊方法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各国对这一方 法都很重视。目前俄罗斯、英国、日本、德国及美国 等国家已将摩擦焊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刀 具、航空、军工、石油、化工等行业设备的制造部门 ,每年焊接的焊件达亿万件,取得的经济效益无法计 量。 ?我国早在1957年就建立了摩擦焊试验室,并且实验成 功了铝-铜摩擦焊。在摩擦焊机的设计制造和各种材质 不同接头型式(管-管,棒-棒,管-棒,管-板)的焊接工 艺、摩擦焊接头焊后热处理、焊后接头无损检验和焊 接过程中焊接参数的监控等的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 1960年,用于水内冷电机紫铜-不锈钢拼头套制造上— —1965年用于铜-铝导电子上——1970年用于异种钢 排气阀、锅炉水冷壁、刀具、化工阀门上——1978年 用于钻杆上。 二、摩擦焊的优点及应用 1.摩擦焊的热影响区小,不会产生通常熔化焊的缺陷,焊接生产率高, 产品质量稳定,成品率可达到了99.96%~99.98%。如德国在汽车零 件排气阀的焊接加工中,用摩擦焊代替闪光焊,废品率由原来1.4%降 到0.04%~0.01%;英国一家汽车厂对200万汽车后桥进行摩擦焊时, 没有发现一件废品。 2.摩擦焊接的加工精度也不断提高,如长度可控制在±0.2mm以内, 同轴度小于0.2mm。 3.摩擦焊耗能低,节能显著,如摩擦焊所需动力是闪光焊的1/5~1/10。 多年来,摩擦焊以其优质、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技术特色,深受制 造业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开发出的摩擦焊新技术。 4.在电力、化学、机械制造、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等产业部门得到 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航空、航天、核能、海洋开发等高技术 领域也展现了新的应用前景。 三、摩擦焊的分类 按相对运动形式和工 艺特点对摩擦焊的分 类见图1。 四、摩擦焊的工作原理 连续驱动摩擦焊是最典型的摩擦焊方法,其原理 是利用被焊工件的相对转动,同时施加适当的轴向压 力(摩擦压力),使工件接触面相互摩擦而升温,当温 度达到使焊接件接触端部呈热塑性状态时,迫使工件 相对转动迅速停止,同时将轴向压力加大,并适当保 压一段时间以产生足够塑性变形,从而使两工件牢固 地焊接在一起。具体过程如图2(a~c)所示: 五、摩擦焊的工作原理 图21—主轴;2—转动夹具;3、4—工件; 5—固定夹具;6—溜板;7—操纵液压缸 (1)将两个被焊工件3和4分别卡 在转动卡具2和固定卡具5上,主轴1带 动转动夹具2旋转,操纵液压缸7,使 溜板6向左移动,被焊工件3和4的焊接 表面接触; (2)工件3相对工件4旋转,并在 摩擦压力F1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摩擦 热,使焊接界面的温度急剧上升,被 焊金属达到塑性状态,塑性变形使一 些金属被挤出形成飞边; (3)主轴1刹车,同时施加顶锻力 F2,使被焊工件3和4焊接在一起,同 时有较多的金属挤出。 Ρ=μΚPV — — — — — kpvPkpvPkpvP 1.惯性摩擦焊 惯性摩擦焊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旋转焊件与飞轮相连,焊接 开始时首先将飞轮1和旋转的工 件2加速到一定的转速,然后飞 轮与主电机脱开,同时,可移 动的工件3端向前移动,工件接 触后开始摩擦加热,而飞轮受 摩擦扭矩的制动作用,转速逐 渐降低,当转速为零时,焊接 过程结束。 图3惯性摩擦焊原理示意图 2.线性摩擦焊(Linearfrictionwelding) 图4线性摩擦焊示意图 待焊工件一个固定,另一个以 一定的速度作往复运动,或两 个工件作相对往复运动,在垂 直于往复运动方向的压力作用 下,随摩擦运动的进行,摩擦 表面被清理并产生摩擦热,摩 擦表面的金属逐渐达到粘塑性 状态并产生变形。然后,停止 往复运动并施加顶锻力,完成 焊接。连续驱动摩擦焊和惯性 摩擦焊一般限于把圆柱截面或 管截面的焊件焊到相同类型的 截面或板上。如图4所示。 3.搅拌摩擦焊(Frictionstirwelding) 搅拌摩擦焊(FSW)是英 国焊接研究所(简称TWI)于 1991年发明的一种固相连接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