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09454A(43)申请公布日2019.07.12(21)申请号201910238261.X(22)申请日2019.03.27(71)申请人苏州蜜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000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竹园路209号4号楼7楼709(72)发明人孙伟卿范庆磊张卓(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21代理人赵宇(51)Int.Cl.G06Q30/06(2012.01)G08C17/02(2006.01)H04L29/08(2006.01)H04W4/029(2018.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空间感知技术领域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包括物理感知设备、WiFi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和扩展接口,物理感知设备分别与扩展接口和数据处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无线网络信号识别出当前人或物的外部特征、移动轨迹,通过对空间的数据感知可以构建行为特征和习惯反馈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给出使用者或监督学习者学习模式识别结果,辅助该空间内的人或物给出贴合当前情景的决策建议并加以执行该决策建议,较现有的感知方式具有可识别人、物体的外部轮廓和移动轨迹,结合感知数据构建行为特征和习惯反馈模型,并给出识别结果以及相关的决策建议。CN110009454ACN110009454A权利要求书1/1页1.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包括物理感知设备(1)、WiFi感知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云端服务器(4)和扩展接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感知设备(1)分别与扩展接口(5)和数据处理模块(3)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分别与WiFi感知模块(2)和云端服务器(4)双向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过对该环境空间内的依靠物理感知设备(1)以及无线通信信号对人体、动物、物体以及其他物体或设备进行形状、移动轨迹、内部通信信令等进行识别和感知;第二步,通过对物体的外部特征、移动轨迹、内部网络设备控制信令等不同对象构建行为特征和习惯反馈模型,并不断学习和强化,训练模型的准确性;第三步,基于反馈模型,在收集一定时间片段的即时数据之后给出环境中使用者或者监督者学习模式识别结果,以及决策建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感知设备(1)为物理传感器部分,包括但不局限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音频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物理传感器部分主要为构建习惯模型和习惯模型学习的提供必要数据,物理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会经过信号转换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3)进行运算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感知模块(2)为主要功能模块,负责通过无线WiFi信息特性来感知高环境内的人或物的移动轨迹,判断该物品的属性和基本轮廓,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信号转换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3)进行必要的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主要负责整个产品的关键性数据的计算,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4)进行构建习惯模型或帮助模型进行学习强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感知设备(1)和WiFi感知模块(2)侦测到必要的关键数据时,会将数据先在边缘计算设备内进行简单处理,随后会将该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4)进行构建习惯模型或帮助模型进行学习强化。2CN110009454A说明书1/4页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间感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空间感知和内部网络信令的用户习惯学习于决策推荐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的空间感知方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物理传感器进行数据感知,此类方式无法更加精确的感知该空间内的其他数据,比如:物体外形特征、移动轨迹等数据,当前的感知设备核心作用仍旧停留在为后端的设备进行动作触发,并没有对接到其他的相关系统,亦无法更进一步的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0003]目前的智能设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当前的感知作用主要是为后端设备提供触发条件,不具备更进阶的功能;当前的感知技术还不具备对轨迹的追踪、物体外部特征等数据的能力;使用的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