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实证检验的综述报告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期限下所面临的借贷利率的结构。它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利率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探究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货币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从相关文献入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检验进行综述。 一、理论基础 在理论方面,利率期限结构存在许多经典的理论模型。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是期限利差理论、期望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和风险溢价理论。 期限利差理论认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走势的预期,即市场预期短期利率将上升或下降。期限利差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 期望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取决于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以及风险厌恶程度。若市场预期未来利率上升,则短期利率会上行,而长期利率会上升得更快。而当市场预期未来利率下降时,利率期限结构将会变得扁平。 流动性溢价理论则认为,买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较短期限的债券,是因为流动性越好,交易风险越小,这增加了债券的可流通性。 风险溢价理论则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不同的风险溢酬,即长期债券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等。这导致较长期限的债券的利率要相对较高。 以上理论模型虽然各有侧重和适用条件,但对于探究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历史变化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利率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备的利率期限结构。此后,我国的利率市场逐步发展,随之涌现了许多利率市场利率,并逐步形成利率期限结构。 在1990年代末,我国银行间市场外汇存款与信贷市场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主流的市场银行贷款和市场存款利率。1997年,银行间市场利率形成并正式公开交易,催生了更加完备的利率期限结构。同时,政府债券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逐渐发展,也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在新世纪初期,一大批研究文献关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问题。2001年,张惠娟等人首次实证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和收益率的关系。此后,关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 三、实证检验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具有一些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具体而言,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 结构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而非倒挂状态。这是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存在较大不同之处。这暗示了我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正在进一步成熟,但短期利率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影响到长期利率的变化。 2.银行利率向市场利率调整、调整速度较缓慢 银行利率对市场利率的调整呈现一定的滞后性。银行存贷款利率存在较强的稳定性,而市场利率却波动较大。银行利率调整的速度也比市场利率较缓慢。由于银行事实上是我国利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银行利率的调整速度和幅度会对市场利率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受政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始终受到政策改革、市场震荡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失灵或者政策的干预,均有可能导致利率期限结构出现倒挂等非正常现象。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如统计资料的缺乏,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建立和实证检验都有一定的困难。 4.季节性波动较为显著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短期波动较为显著,季节性波动尤其明显。每年1月和7月,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存在微弱上行趋势,而4月和10月则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轨迹。这种季节性波动是我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自然反应,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运行的规律。 综上所述,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银行利率向市场利率调整、调整速度较缓慢、受政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关注这些特点及其与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