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的综述报告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提高水稻的产量已经成为当今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超高产水稻则被认为是未来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之一。超高产水稻的主要特点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而移栽行距、密度则是影响超高产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对这两个因素对超高产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一、移栽行距对超高产形成的影响 移栽行距指的是水稻在田间栽种时,每行之间的距离,根据行距的不同,可以将移栽行距分为窄行距、中行距和宽行距三类。研究表明,不同行距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窄行距 窄行距是指移栽行距小于20厘米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窄行距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窄行距还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数目和穗数,进一步增加水稻的产量。 2.中行距 中行距是指移栽行距在20~25厘米之间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中行距可以平衡植株之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株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中行距也可以促进水稻的分蘖和穗发育,增加水稻的产量。 3.宽行距 宽行距是指移栽行距大于25厘米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宽行距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空间,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宽行距还可以促进水稻的分蘖和穗发育,增加水稻的产量。但是,宽行距会降低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从而降低了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 二、密度对超高产形成的影响 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株数目,对超高产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密度分别为常规密度、高密度和超高密度三种。 1.常规密度 常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株数目在1.5~2.5万株之间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常规密度可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确保水稻的产量,但是常规密度的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2.高密度 高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株数目在2.5~3.5万株之间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高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减少了植株之间的竞争,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但是,高密度的种植方式需要更多的肥料和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对农民的收益有影响。 3.超高密度 超高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株数目在3.5~4.5万株之间的种植方式。研究表明,超高密度可以进一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目,增加水稻的产量,同时超高密度也可以增加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但是,超高密度的种植方式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和调控,不适合所有的土地和气候条件。 总结 移栽行距和密度是影响超高产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移栽行距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而合理的密度可以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因此,在种植超高产水稻时,应根据具体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移栽行距和密度,并加强对水稻的管理和调控,以达到最大化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