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的综述报告 近年来,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呈现出愈发鲜明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社会化特征的媒介形态,这类节目在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公众情感、传递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多方资料,对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讨其发展历程、实践特点及影响等相关问题。 1.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开始出现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当时以《求是》、《光彩事业》等为代表的政论性谈话节目为主,其目的在于打造群众性政治舆论平台,促进政治参与和社会整合。但这些节目对于传播个人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相对有限。直到新世纪初,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娱乐化导向的兴起,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媒介领域中的一股新力量。 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如果爱》,这档节目创新性地采用真实案例剧情和情感呈现的方式,让观众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了双重激发,从而赢得了高收视率和广泛关注。经过一系列成功的尝试,情感类节目不再满足于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宣传和强化,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需求和互动体验。到了2010年左右,以《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为代表的大型情感类节目较为成熟,不仅在收视率上有了可观的成绩,更是引爆了社交网络和传媒圈的热议。 2.实践特点 2.1.话题热度与真实性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般以“情感、婚姻、亲情、友情”等话题为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其话题内容也日趋多元化和前卫化。比如,国内较为新晋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节目采用了自然拍摄的方式,呈现了当代年轻人恋情中的真实情感和矛盾。这种基于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例的呈现方式,使得节目的可感性、可信性和可参与性得到了加强,观众不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2.2.传媒异质化与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造成了传媒异质化和多元化。从最初的电视播出到现在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社群分享等多种传播渠道,加上演员、主持人、明星、网民等各方参与,丰富了节目形态和文化内涵,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模式。 2.3.制作细节与情感引导 情感类电视节目要想成为社会意义的标志,制作细节和情感引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剪辑手法、音乐配乐等细节方面,要提高制作水平,塑造与情感主题相符合的视听效果。同时,不断加强情感引导和价值导向,引导观众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情感问题,以实现社会正确引导和情感健康发展的目标。 3.影响评估 3.1.促进情感沟通和交流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倡导个人情感表达和交流,强调情感个性和经验共享,提倡理性思维和情感释放。通过倡导沟通和交流,打破封闭和孤立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可以在深层次的社交层面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2.彰显社会文化特色 情感类节目不仅追求娱乐效果,更应该对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贡献。此类节目应优先考虑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注重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观,防范宣扬低俗、庸俗等消极因素。只有在这种思想上的深度注重,才能让节目体现出中国式的情感和智慧。 3.3.深化情感教育和情感服务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情感服务,已经积极响应了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节目还应进一步完善专业服务团队和服务机制,优化节目结构和内容表现形式,加强准确度和综合性,以实现深入推广和普及情感教育和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已成为我国传媒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起单纯的娱乐,他更应该成为人们交流情感、交流文化和交流心灵的平台。虽然存在着某些问题和局限,但只要创新精神和价值导向引领,其对于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就会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