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研究之 “教学内容的多维观照”的教学点评 实验中学沈秀妙 在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研究背景下,听了冯老师的理论指导,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多维观照”形成了粗浅的认识,它涉及到学生、老师、课堂等多种因素,需要我们从几个维度去审视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兼顾三个维度,又要具有语文特点,具有明显的文本风格或特征,具有统领性,又便于上升类概念。教材是具体而微的课程,教学内容须经过教师的“选择与创生”,通过课堂学习才能让他们掌握,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因为语文的核心价值是重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听了三位老师上的课,我们就教学内容和课堂上学生能力的形成作如下点评: 教学内容 葛老师和竺老师选的是课文的内容,在上课前都作了充分的预习;胡老师选的是课外阅读,在上课前让学生看,以便了解文章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她们注重文本的原生价值,即让学生读懂课文,但她们在教学中更注重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课堂学习让他们掌握该掌握的内容。 葛老师教学的《端午的鸭蛋》以“品味语言”作为教学内容,她把重点放在2、3段,通过赏析、品味,了解汪曾祺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竺老师教学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教学内容,重点在朗读能力的锻炼上,通过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 胡老师教学的《飞入芒花》是一则课外材料,她的教学内容的关键词是“对话”,通过引导和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学生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读、思、说、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 葛老师教学的《端午的鸭蛋》通过3个途径培养能力:一是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句式说整体感知;二是通过课后练习二的提示,找出句子读读来品味汪曾祺的语言特色;三是通过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咸菜茨菇汤》再次感受他的语言特色。 竺老师教学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通过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从课题入手,思考并筛选出罗布泊今昔不同情形的语句,培养筛选能力;二是通过朗读,在对比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朗读能力;三是通过片断描写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 胡老师教学的《飞入芒花》是通过对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既阐释文本含义,又建构自己的情感体念。分二步走,一是读出自己,二是读出问题,通过捕捉细节获得独特的感受。 三位老师在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呈现过程中,有亮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葛老师的亮点是重点突出,“理思路”这一环节一笔带过,与“鸭蛋”有关的内容在语言品味中解决,教学内容集中,又节约了时间,可谓一箭双雕。对竺老师课,我们认为学生在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可以放下“沉稳”的教态,激情范读,让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其次是讲到拟人手法时,顺便可以点到作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点,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的特点,又让学生知道用拟人手法也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胡老师的亮点是用先进的阅读理念引领学生什么才是读懂课文,它不同于了解内容,而是先要读出自己,再是读出问题,课堂上学生相当活跃,参与性强,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值得商榷之处是老师的引领不到位,如胡老师说“我以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的感受或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接着把老师全文通读一遍,并且也没谈感受,结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故事的情节那一部分,而对文章中的语言的感知略显不足,而这篇文章通过意境的营造表达作者细腻的情感,结果是学生更多谈自己而不是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怀之情。可见,这堂课的生成性更强些,随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确定了。以上是我们对三位老师的课的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望海涵。 总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为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让我们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