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已存在的各种岩石,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热流的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使原来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这一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地质过程就总称变质作用。 10、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使已存的地壳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从原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产生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的各种作用的总和。或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8、变质反应:岩石在变质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矿物成分的变化,而矿物成分变化都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实现的。这种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称作变质反应。 42、变质带;在许多变质岩地区,变质作用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变质强度带,通常算为变质带。 49、变质相;所谓变质相乃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具体地说是一定温度-压力的反映,而一系列化学成分不同的岩石在一定温压范围内所形成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体,即构成一个变质相。 50、变质相系:每一个变质地区都可用一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这种系列成为变质相系。 28、变晶系;变质岩中将结晶矿物按结晶力(矿物自形程度)从大到小排列的一个变质矿物序列 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4、麻粒岩;是一种在高温和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其特征是岩石中含水矿物均不稳定,一般含量很少或不出现。 5、榴辉岩;主要由绿色绿辉石和粉红色的石榴石所组成。典型的榴辉岩不含长石,可含少量石英,有时含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 6、TTG片麻岩(TTG岩系;TTG岩系=tonalite+trondhjemite+granitoi(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它占据了太古宙陆壳面积的50-60%,是研究前寒武纪的重点。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铁镁矿物组成,钾长石含量很少,通常在5%±或更低一些。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岩石组成,常称为TTG岩系。 7、孔兹岩;含石墨富铝的片岩、片麻岩夹大理岩和石英岩的区域变质岩组合。又称孔兹岩系。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和石墨。最早发现于印度格勒亨地东南部孔兹人居住地区,故名。以后把在印度其他地区、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相同类型的变质岩均称孔兹岩。 8、矽卡岩;是由石榴石,辉石及其他钙铁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在深度不大或中等深度条件下由碳酸盐岩和中酸性侵入岩接触时,因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或者是一种主要由钙硅酸盐、钙镁硅酸盐或钙的铝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变质岩,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 9、云英岩由白云母和石英组成,此外尚有黄玉,锂云母,电气石,绿柱石等富含挥发分的矿物,一般为灰色,浅灰色或浅粉红色等,块状构造,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或鳞片花岗变晶结构。 1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熔使组分迁移,然后再沉淀洁净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变质方式称重结晶作用。(主要表现为晶粒由小变大) 12、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这种化学反应通常称为变质反应。(主要有矿物的同质多相转变和形成新矿物组合的反应) 13、交代作用;因流体的运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的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总体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14、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圈范围,规模巨大,波及范围大于数千立方公里的变质作用。或者是在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强烈造山运动所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 15、冲击变质作用;陨石冲击地球和月球并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很高的温度致使岩石迅速变质的作用。 16、动力变质作用;是分布在断裂带,在构造作用下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为偏应力,主要变质机制为变形及动态重结晶.或者又称为碎裂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主要使岩石发生破碎的一种变质作用 17、交代变质作用;局限分布于侵入体接触带及其附近和火山喷气活动区,主要由岩浆热液引起的异化学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因素主要为流体中的活动组分,变质作用机制主要为交代作用.交代变质作用不仅改变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而且使岩石总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18、接触-热变质作用:是分布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而导致的变质作用. 19、造山变质作用;是大规模分布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显生宙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